集束化管理对恶性肿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沈年华
[导读]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运用集束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导管使用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将集束化管理运用在恶性肿瘤PICC患者中,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集束化管理
        当前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为具有保留时间长、容易固定、经济、可靠、安全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1]。但是PICC置管期间,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感染、形成血栓、导管阻塞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效果[2]。所以,重视PICC护理管理,减少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集束化管理在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40-85岁,平均(62.6±11.5)岁,其中20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疾病类型:15例为肺癌、16例为胃癌、14例为肠癌;观察组年龄41-86岁,平均(62.8±11.6)岁,其中19例为女性、26例为男性,疾病类型:14例为肺癌、15例为胃癌、16例为肠癌。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日常护理知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管理:①由专科护士、护士长以及科主任组成PICC集束化管理小组,其中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负责统筹和管理小组工作,并且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培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责任意识,做好PICC管路的建立和维护;②置管护理。合理选择血管,一般以右贵要静脉为主,明确导管材料,主要为硅胶管,操作时,要坚持无菌原则,将无菌手套、衣帽穿戴好,并且做好七步洗手消毒法,预防交叉感染。同时,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尽量远离肘关节,熟练操作,动作轻柔,确保一次穿刺成功;③封管护理。在封管时,可以采用正压封管SAS Ⅱ方式或脉冲式方法,对于存在肝素禁忌证的患者,应该运用SAS Ⅱ方式进行封管;④置管后护理。成功置管后,运用浸润50%硫酸镁溶液的毛巾包裹整个手臂,30min/次,每天4次,连续3d,并且协助患者开展适当运动,如捏球训练等,但是术肢应该避免剧烈运动;⑤导管维护。由专人进行,维护前,先消毒周围环境,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渗液、渗血以及异物等情况,应该及时更换,并且妥善固定导管,预防弯曲、折断或脱落,使其保持通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导管堵塞、血栓形成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并且记录导管使用时间。同时,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与满意度呈正比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X2和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导管使用时间和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22.23±15.67)d、(90.12±3.24)分,而对照组则为(95.53±11.36)d、(80.02±4.25)分,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ICC作为一种静脉输液手段,不仅可以使穿刺次数和药液外渗减少,确保安全、稳定吸收,还能使置管疼痛减轻。集束化管理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指的是在循证依据的基础上,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给予患者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3]。有研究发现,聚乙烯材质或聚氯乙烯材质的导管容易出现血栓,而硅胶材质的导管则不容易出现感染和机械性损伤。在集束化管理中,通过选择硅胶管道,并且在操作时,坚持无菌原则,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4]。同时,合理运用封管、冲管手段,不仅可以避免形成血栓,还能预防管路阻塞,所以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脉冲式和无针连接冲管,使管道内的冲洗液具备一定流速,在短时间内彻底冲洗导管,避免药物停留在管壁内,并且结束输液后,接头和输液器分离时,能够使持续正压形成,产生一定的推进力,促进管道残留药物流动,从而避免形成血栓[5]。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PICC患者中,通过运用集束化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使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胡秀娟,王辉,陈伍妹,蒋朝霞,胡梅荣,沙立民,林秀芳,龙玲. 实施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4):183-185+194.

[2]吴娇,章红,薛凯凯,刘玉平. 集束化护理在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0):142-144.

[3]王任姣,赵永兰. 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J]. 中国病案,2016,17(12):86-88.

[4]黄连云. 集束化管理预防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17,15(17):2138-2140.

[5]黄华,陶静楠,曾丽梅,任虹. 集束化策略在预防老年肺癌患者PICC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6):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