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应对策略的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杨海蓉
[导读] 目的:旨在对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采取应对策略的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旨在对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采取应对策略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400名患者以及我院4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泌尿系插管或手术操作等,所有医护人员均为临床手术科室人员。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0人。对观察组医护人员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分析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和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结果: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的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应对策略,能有效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对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应对策略;效果探讨

        医院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对于患者家庭以及医患关系均有巨大的影响[1]。良好的医院管理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也是提升医护人员素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中之重。本次研究,旨在对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采取应对策略的效果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400名患者以及我院的4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泌尿系插管或手术操作等,所有医护人员均为临床手术科室人员。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患者与20名医护人员。观察组:医护人员中,男6人,女14人,本科12人,专科8人,平均年龄(30.22±3.16)岁;患者中,男124人,女76人,平均年龄(54.68±4.59)岁,平均病程(10.16±2.27)d;对照组:医护人员中,男5人,女15人,本科13人,专科7人,平均年龄(30.46±3.51)岁;患者中,男133人,女67人,平均年龄(55.01±4.63)岁,平均病程(10.09±2.31)d。两组医护人员在性别、年龄及学历上的差异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签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观察组采取以下策略:
1.2.1加强医护人员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升院感防控能力。
    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院感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随机抽查考核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并与绩效挂钩。同时要求大家必须了解和吸取国内外发生医院感染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院感防控能力。
1.2.2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督查考核力度
    采取动态监测、日常督导与每季目标质量管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督查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并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及《医院感染管理奖惩激励机制》进行考核。
1.2.2.1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1)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每周下科室督查院感病例的筛查、诊断和上报情况,重点督查有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泌尿系插管及引流管和各类手术患者,严防瞒报、错报和漏报院感病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2)开展医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空气、物表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每周对植入性的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严防手术切口部位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1.2.2.2加强院感防控核心制度的落实
    重点督查医护人员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情况,杜绝复用共用注射器具、药品及其它一次性无菌物品,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及处置,防止锐器伤,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1.2.2.3加强手卫生管理
    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设置和配齐手卫生设施和手卫生用品,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五大时机(两前三后)依从性暗访调查,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1.2.2.4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
    每月统计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病原微生物送检及药敏试验情况,严防滥用抗菌药物导致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1.2.3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和宣教,一是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能自觉配合治疗与护理,二是让患者知晓各种插管侵入性操作和手术前清洁皮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其依从性,有效降低手术伤口及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医院感染率。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和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及发生医院感染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集束化管理措施效果分析
        观察组医护人员,其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也增加了基层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2]。严格而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基层医院中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管理措施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是医患关系更加紧张,这并不利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3-4]。因此,基层医院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医院感染问题,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对医护人员和病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取集束化管理措施的观察组医护人员,其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均较高,且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应对策略,能有效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率,对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红琴,王裕珍.基层医院院感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智慧健康,2017,3(20):34-37.
[2]徐瑞妙,曾金梅,郭伟红,雷桂梅,梁杰培,梁彩仙.基层综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的策略应对[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01):79-81.
[3]田恩红.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整改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10+212.
[4]高爽.基层医院院感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0):80-81.
[5]曹雪芹.基层医院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9):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