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误吸风险的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王楠 孙宇
[导读] 目的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进行探究
        【摘要】 目的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人群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危重症患者,为了公平起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38例,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一组为观察组,采取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最终统计对比两组误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给与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误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以后,提前防止患者产生误吸或者减少误吸的概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误吸风险;早期判断;风险防范管理
       
        误吸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饮水咳呛、反酸水等,而且还会引发较大危害的继发症,比如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等,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会引发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1]。误吸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医护人员对防范误吸的知识相对缺乏、胃管留置的深度、床头太高程度、清洁护理质量、患者病情等原因,都会造成误吸。因此本次研究将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危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同意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38例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区间为55~85岁,平均年龄为(70.8±2.2)岁;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区间为56~84岁,平均年龄为(70.2±2.5)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无研究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处理方法,即进食体位、监测误吸频率、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判断和风险防范管理对策,具体如下所示:
        1.2.1误吸防范知识宣教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误吸频率、误吸发生的诱因、每日身体代谢情况、进食体位等特点来对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防范知识的普及,让患者与患者家属提前了解防止误吸的必要性和处理方法。
        1.2.2进食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在进食的时候行半卧位或者是坐位,要缓慢少量进食,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将进食的床位高度调高到30到40度左右,以此来避免食物反流,便于食物消化,促进胃排空的速度。同时还能够避免鼻咽和口腔内分泌物吸入气道。
        1.2.3口腔护理
        对于有清醒意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进行漱口护理,清洁口腔内的细菌,减少口轻内部的微生物的繁殖和寄生。而因为接受胃管留置治疗的患者,会大大降低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功能,所以会让反流率会大大提高。因此护理人员特别注意胃管留置患者的口腔清洁和护理。
        1.2.4药物支持
        采用茶碱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多巴胺药物来降低误吸和反流频率,能够松弛平滑肌。
        1.2.5 胃管留置护理
        对于中度或者是重度的误吸症状患者,根据临床实践证明,胃管留置长多延长7到10cm,让胃管终端置入胃幽门部。而同时胃管直径要选择较小的,以此来缩小括约肌的扩张,从而降低了误吸发生率。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护理操作的轻重程度,还要避免患者产生情绪刺激,以此来预防误吸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最终统计对比两组误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误吸风险评定方法多样化,早期判断方法一方面根据患者自主咳嗽、呼吸模式、意识水平、喉功能、呼吸模式、头和躯干控制、咽反射、软腭运动、唇的闭合等八大功能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误吸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吞水试验。即进行3次5mL和60mL的吞水试验,测试其误吸频率[2]。误吸频数=轻度误吸+中度误吸+重度误吸。
        1.4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将用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t检验,用百分比的方法进行计量,当P<0.05时,统计学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误吸比率
        给与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
        给与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有些学者认为患者在进食中发生误吸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正是因为有一种侥幸心理才会导致误吸率大幅度上升。误吸是可以通过护理人员早期判断和风险防范管理来进行最小化的避免的。首先护理人员要提前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误吸防范的必要性和防范方法,提高患者的配合性。其次就是给药物支持,减少抑酸药物的剂量,采用茶碱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多巴胺药物来降低误吸和反流频率,能够松弛平滑肌。而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好进食体位、床位、胃管留置等进行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有助于提前防止患者产生误吸或者减少误吸的概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但是要注意在检测误吸发生率的时候,吞水实验并不是必须要做的,因为根据患者病情不一样,吞水试验误吸的判断结果也不够准确,因此最好制定简单快速判断误吸与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淑红,刘巧珍,刘寒芳,许娟,柳艳艳. 急危重症患者误吸风险的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82-83.
        [2]韩鹏,许志强,李永锋,连晓峰,晁耀烁,李勇,张海瑞,贾民勇. 急危重症误吸风险的早期判断与处理的诊治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6,7(24):153-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