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水利工程已成为农田灌溉的重要设施之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论述了智慧水利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慧水利;信息系统;水库管理
水利工程涉及到了民生,它是一个基础设施工程问题,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工程管理时最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就属于水库管理工作。另外,智慧水利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表现,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智慧水利的实施能推动水库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库信息化管理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提升水库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
一、智慧水利发展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及战略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治国必先治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10万m3及以上的水库9.8万多座,堤防长度超过41万km,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居世界前列,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江河治理成效卓著。然而,近年来我国还是频繁发生严重水旱灾害,水资源、水安全状况也日趋严峻,水利建设和管理任重而道远。随着新时期治水发展趋势的转变,加之新兴技术的发展,并辅以政策支持,智慧水利应运而生。
二、智慧水利概述
智慧水利是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升华和拓展,遵循集约建设、实用安全、云端部署、大数据应用、智能开发、泛在服务的理念,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感知、分析、预测和风险防范、惠民服务能力,全方位助推解决水资源、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涉水事务的智能化超大型系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技术保障。
三、推动智慧水利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水利部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智慧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智慧水利建设与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和相关行业的智慧行业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与支撑水利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017年2月,陈雷部长在水利部科技委年会上提出要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智慧水利转变,智慧水利建设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智慧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1、体现在水利改革发展的需求上。水利的主要管理对象是江河湖泊及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服务对象是经济社会。我国地域广阔,水系多而复杂,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种类多,经济社会发展对江河安澜和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要求很高。传统水利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要求,水利必须以流域为单元、以江河水系为经络、以水利工程为节点,通过智慧水利构建起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平台,从而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要求。
2、体现在与智慧城市、智慧行业建设的差距上。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各项水利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电力等相比仍具有很大差距。差距不仅表现在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水平上,还表现在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认知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上,需要奋起直追,弯道超车,迎头赶上。
3、体现在中央的要求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向全党全国指明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方向。智慧水利建设是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构建江河水系和水利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网络体系,通过智慧水利建设提高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保障水平。
五、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完善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库都是集体管理,在这种集体管理模式下,极易出现职责不明确、资源分配不合理,管理无法落实到位的现象,从而影响水库管理效率与质量。此外,一些水库的日常管理缺乏财力支撑,在此情况下,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无法更新,容易影响水库管理水平,不利于水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管理人员配置不均。在水库管理上,除管理人员欠缺外,管理主体缺位也是相当突出的问题。很多水库管理人员不清楚自己的管理目标和职责,致使其水库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而这其中本质的问题即是经费欠缺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容易造成水库安全得不到保障。若本身水利工程在基础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加之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维护,从而致使水利工程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
3、安全管理未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是水库管理工作的绝对核心,加强安全管理将直接促进水库管理的水平能力。然而,当前有关水库管理部门却在此方面存在许多疏漏行为,对各项具体措施并未做到切实履行,特别是在安全责任落实方面,互相推诿,多部门之间“踢皮球”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导致水库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水利工程安全产生隐患。
六、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1、提升工作人员水库管理的信息化意识。确保水库工作人员具有充分的改革意识,是水库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基础。因此,应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意识水平和管理工作思维。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对工作人员和施工队伍的培新力度,通过有效的培训逐步转变工作人员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意识,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强化管理工作人员对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认识;其次,应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培养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教育部门也应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人才建设培养的重视,提升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水平,从而为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储备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2、完善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前提,是确保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证,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能促进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资金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工程的调研考察工作,确保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上级部门应充分协调各个部门建设水库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制度平台保障。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促使制度规范的真正落实,保障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真正实现。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的根本,不断将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引进水库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构建水库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和效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积极建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水库工程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另外,还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性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让信息化建设在水库管理工作中效能最大化。顺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潮流,不但对落后的水库实施进行技术升级,保证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稳定提升水库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水库管理系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沈春玲.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水利科技,2017(34).
[2]张献锋.加强水库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