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的不断变化,导致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单位综合竞争力。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相关规范与标准,尽可能的采用各种科学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措施,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状
前言:
建筑工程涉及环节众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施工技术要点,创建完善的质量控制目标责任制度。当前,房屋建筑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对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在管理不周到的情况下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和安全。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条理清晰的管理方案,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工程施工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成效。
1、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安全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对施工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还对于工程成本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相关建筑企业为减少经济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房屋建筑现场施工安全问题有所重视,但是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房屋建筑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进而加大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影响房屋建筑质量的主导因素,是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的重要决策者。部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对自身作为施工现场管理的职责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施工管理人员需保证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的职责。相关施工人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薄弱对施工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有时会出现操作不当的现象给房屋建筑质量安全留下隐患。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公司只谋求经济利益,出现了上一个工程还没结束,就开始了下一个工程的情况,以至于有些工程不合格,存在着很大的安全危机。因工程现场条件相对复杂,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出现了很多的困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同时,在很多建筑施工人员选择上,企业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考核,更没有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能力严重缺乏,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强化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对工程安全管理引起重视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和安全生产意识,贯彻落实相关的措施以确保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同时,建筑管理人员应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学习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强化安全施工意识为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创造有利的主观条件。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及管理人员,均应当对安全管理的作用引起重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大力宣传的方式,帮助施工人员树立起安全意识,在降低安全管理难度的基础上,为安全管理的效果提供保证。建筑企业可以展开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将主题拟定为“安全最大”,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的内容可以是与项目现场安全有关的管理活动、管理知识的编制、实际的案例分析等,从而使建筑企业所有员工都树立起安全管理意识。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下,会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随着企业整体按员工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使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切入点应当是管理人员,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建筑企业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采用合适的安全检查模式,并制定科学的检查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程序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检查,这样能够准确的发现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2.2建立健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效果。安全管理是保障人员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和实际管理诉求,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具有的安全性,关键是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建设,保证所建设制度系统、全面又科学,换句话说,健全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对企业的管理机制不断进行优化,并且建立相应的安全绩效考核制度,由于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由于责任主体责任不明,使得建筑企业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不佳,所以应该将绩效考核管理的理念,放入到安全管理机制中。通过企业负责人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以现场施工的实际条件为基础,制定一份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管。对于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施工人员,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反之,则需要通过惩罚的方式,使施工人员对相关规定的作用具有准确认知,最终达到提高其安全意识的目的。为了确保应急救援制度全面完善,管理人员还可以在关键位置处设置安全标志,警示各项工作人员按照实施要求开展工作,构建合格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在安全事故出现之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选择正确的应对机制。另外,还应当对安全事故的预警和应急机制进行完善,即使有安全事故发生,相关人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避免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对于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施工人员,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反之,则需要通过惩罚的方式,使施工人员对相关规定的作用具有准确认知,最终达到提高其安全意识的目的。
2.3对施工环境的安全进行管理
现场施工是房屋建筑的重点和关键阶段,该阶段也是建筑企业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阶段。因此企业应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安全工作意识的管理,管理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避免管理工作懈怠给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特点,做好风险事故评估工作,避免触电、机械伤害等问题出现,还可以借助于应急救援组织的成立和完善,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慌乱情况。首先,在工程开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计划,分配给施工人员具体的管辖区域,施工建材也应整齐排列,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工作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仔细检查,待检查合格,再落实所制定的施工计划,为施工环境具有的安全性提供保证;接下来,调整设计方案,合理应用现有资源,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其所具有的安全系数。同时,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所有的参建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工作,这样既能够帮助所有的参建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还能够让所有的参建能够准确的掌握自身工作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特别是和工程施工安全相关的工序,例如电力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施工现场摆放各种电力设备,一旦出现漏电事故将会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用电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最后,排查可能给施工带来影响的安全隐患,例如,易燃物品、有毒气体等,在相应的地方设置消毒、灭火设备,为参与施工的各方人员的安全提供保证。如果气候发生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施工计划的调整,确保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同时向施工人员全面推广安全知识,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保证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3、结语
总之,加强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管理以及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在此基础上,标准、安全且高效的完成各项施工环节,可有效解决目前房屋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达成,对企业减少经济损失。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建筑企业形象良好,还能够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使建筑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郭翔.关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5)
[2]陈书晋.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安全管理[J].四川建材,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