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现阶段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扩大了相关的工程建设规模,对经济社会的长效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中为了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含量,实现对丰富施工资源的整合利用,则需要对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深入思考,落实好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避免这类工程建筑施工效果、应用价值等受到不利影响。文章将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 引言
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提高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是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保障,施工单位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工程建筑质量。
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概述
为了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效果、高效地完成其作业计划,则需要对相关的施工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从施工技术选用、管理体系完善等方面入手,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提供有效支持,促使其在未来实践中的施工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避免影响这类工程建筑应用效果;(2)通过对材料质量状况充分、人员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开展更具针对性,保持其良好的施工进度及质量状况。
3 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 防渗加固施工技术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自身情况及施工要求,为了优化其应用过程中的防渗性能,提高该工程建筑基础结构稳定性,则需要注重防渗加固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1)施工单位在实践中应对水坝、坝体等部位实施灌浆操作,为水坝防渗性能提高提供专业支持,并使其应用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稳固性及耐受力,丰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所需的技术手段;(2)基于防渗加固施工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需要重视性能可靠的防渗材料使用,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加固处理工作,促使这类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及应用中的渗漏问题发生率,为其施工风险科学应对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3.2 灌浆技术要点
灌浆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为了更深入研究灌浆技术要点,本文以某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研究灌浆技术。某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复杂,不但存在特大漏水通道,还存在较大孔洞,可以起到控制水流的作用,为了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选择灌浆技术处理工程堤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先制备一定量的稠水泥浆,用于填补洞口,在采用粗砂粒冲灌洞口,要注意控制冲灌顺序,先使用小粒径的粗砂粒,在使用大粒径的粗砂粒,多次冲灌洞口,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灌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改变冲灌方式,使用浓浆作为冲灌材料,在完成浓浆级配粒料以后,多次冲灌洞口,具体施工流程如下:准备稠度更高的浆液,将浆液缓慢灌入洞口内部,在管满整个孔洞以后,在安装以往的方法反复冲灌,完成灌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级配料作为冲灌材料,由多种不同粒径材料混合制成,主要包括土、砂石、砾石等材料,这些混合料的粒径有所不同,在混合到一起以后,可以形成过滤装置,在灌入孔洞以后,可以组成一个“架桥”,起到堵塞孔洞的效果,避免孔洞被水流冲刷。
3.3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经常会应用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为了有效控制上游来水,需要修建围堰导流河道水流。通常都是在修建围堰的过程中利用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有效引导水的流向,从而确保下游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利用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环境和施工设备等合理制定整体施工方案。
3.4 锚固技术要点
锚固技术主要用于加固边坡,常用的锚固技术有两种,一种为锚索技术,另一种为锚杆技术,在加固边坡时,既可以保证加固效果,又不会对岩体产生任何破坏,具有可靠、抗干扰、高效、灵活的优势,可以保证边坡的稳固性。在应用锚索技术时,一般采用预应力锚索,由三个结构构成:一是内锚头,由大量的胶结材料制成,常用的材料有水泥浆、砂浆等,二是外锚头,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通过后张法浇筑而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一次性灌注的方法,要注意控制张拉受力,如果受力不平衡,会影响整体的强度及稳定性,只有保证其受力均匀平衡,才能起到加固边坡的效果,充分发挥锚固作用,三是锚索体,主要用于连接内锚头和外锚头。在应用锚杆技术时,要深入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锚杆,确定其孔径及孔距,进而选择正确的锚杆规格。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选择两组以上的锚杆,通过合理的组合,形成锚杆夹角,才能起到锚固的效果,在选择钢筋材料时,要根据锚杆规格选择,才能达到提升预应力的效果,进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4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关键要点
4.1 完善施工管理机制
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顺利完成及效果增强提供科学保障,避免出现施工资源浪费现象。(1)重视精细化管理及创新理念的合理运用,将它们渗透在施工管理机制形成过程中,增强其实用性,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提供科学指导,确保各类资源利用状况良好性;(2)当施工管理机制逐渐完善后,可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计划实施更具针对性,降低其施工问题发生的概率,并使相应的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全面提升该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满足其科学管理要求。同时,需要对管理机制作用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效果是否显著进行科学评估,获取利用价值大的评估结果,从而为其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
4.2 质量和进度管理
选择的监理公司要信誉良好,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监理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担监理工作。为了提高工程质量,要重视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认真核查技术文件和报表等,确定最优工程施工方案,综合利用目测法、实测法及试验法等随时检测各分项工程,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竣工验收,根据合同内容确定是否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根据上述研究可知,施工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加强对现场的考察,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工程资料,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作业,才能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全面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堤坝及隧洞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需要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提前制定好施工工序,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同时安排监管人员,定期检查施工情况,才能保证水利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詹志伟.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11):124-125.
[2]王琳.浅议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2):151-152.
[3]许海江.健全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及技术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08):210.
[4]周学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46):265.
[5]刘丽.水利施工技术要点及改进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