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23900419830914XXXX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情况愈发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在资金、人才、国家支持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攻克了诸多技术难点,也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工程;效益评价
引言
农田水利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任务是对于洪、涝、旱、渍土地进行综合性地治理。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对于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阶段,不仅要针对浇灌水源、排水沟以及容泻区的布置进行讨论,还要避免沟渠之间的交叉施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否科学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经济收益以及社会经济稳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基本概念
①土地整治。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定目标和用途的方法被称为土地整治,而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相应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措施,综合应用工程建设等方式全面加强对田,水,路,林,村的整治和开发工作。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分散资源,闲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多资源的再分配,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开发,以全面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改善土地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整治的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其中包含了土地整理,复耕和开发等多项内容。②农田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大力发展灌溉排水工作,适当调整地区的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从而有效改善农田用水,以有效防止旱涝盐碱灾害,提高农产品的收益。在国外,农田水利工程被称为灌溉和排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质。事实上,农田水利工程中包含了农学土壤,水力学,土木工程,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在土地整治中的农田水利工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水资源的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等一系列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全面加强土地资源的使用,实现改土培肥,旨在增加农业生产收益。
2土地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2.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责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尽可能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利用清晰明确的管理体制规范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人员的行为,建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长效安全运营的动态体系。其次,明确管理职责是解决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农田水利管理部门应建立职责和权限相对等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在明确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层级管理人员责任权限的基础上,避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和扯皮。最后,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实行管理和养护相分离的政策,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造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的控制,从而提升整个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
2.2提升使用效率
在土地整治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结合土地整改的需求和要求全面加强耕地环境的建设,对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根本保障。在干旱时期,为了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加强灌溉,可以充分利用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势,使得灌溉工作能够高效稳定的开展。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将多余的水及时排出,从而保护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保障土壤的性能,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而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农田的交通状况和水利设施,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以全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以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在加强旱渍洪涝灾害预防的同时,加强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科学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2.3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因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造成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问题频频发生。因此,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造问题,需要提升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相关部门可建立操作性较强的监督管理机制,对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懈怠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罚,从而督促管理工作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引起足够重视。相关部门还可进一步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效益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晋升考核机制相挂钩,在激励各阶层管理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整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2.4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不能够盲目和随意,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要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与生产结构,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一个新的项目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够套用以往的施工方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在全面分析施工所在地农业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开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确保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做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维护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5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
放眼水利工程的施工整体,在施工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有效并高效的发挥技术优势,对于工程的总体把控应该有系统化的管理,保障施工技术可以更加高效的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个安全、高质量、高效的施工环境。在实施工程的时间与质量方面,应该寻求一个平衡点,在保证工程适量最大化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资源(人力、设备、技术等),尽量缩短工程时间,使其更快的投入使用,但万万不可因为要缩短工期,或者施工时间不够而忽略、降低施工质量。还有一点,要科学、合理的使用现有的施工技术,在施工前,根据技术要求,制定符合施工实际环境的管理规范与要点,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与要点进行施工,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从而达到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2.6确保科学规划设计
在环境勘察完成之后完成规划设计,这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环节。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发展计划以及自然条件,做到工程布局合理,确保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能够覆盖辖区范围的农田。农田水利工程要以节水为中心,减少水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要提高灌溉效益,完善基础设施,改革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兼顾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灌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7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农田水利工程的运用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采用有效的防渗措施,进一步地提升水利设施的实际效益。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农田水利施工材料要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建设完成后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其次,水利设施建设要就地取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成本。施工操作更加的简便,降低了施工难度。另外强调水渠的抗冲击能力,保证水渠的稳定性。避免渠道坍塌、渠道断裂的问题出现,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土地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效益评价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明确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的概念,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结合土地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建议。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强调水利农田工程建设的效益,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管护体系,进一步地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力度。积极的改善区域的交通情况和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尤江,邵冬梅.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2016(8):81.
[2]汪志农.灌溉排水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3]陈婷.黎平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8(8):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