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董景跃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董景跃
[导读] 摘要:植物造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它既蕴含着大自然赋予植物的自然美,也具备人类赋予植物景观的艺术美,是硬质景观所不能替代的。
        杭州诚弘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植物造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它既蕴含着大自然赋予植物的自然美,也具备人类赋予植物景观的艺术美,是硬质景观所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具备这样的特性,所以更应该用发展的理念来进一步丰富植物造景的理论,用现代的栽培技术丰富植物造景手法,营造出更深层次的城市园林意境。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景观;存在问题;具体应用
        引言
        对于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者来说,植物造景技术就是自身对园林景观绿化的表达,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熟知各个植物群落的生活习性和其他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在设计的时候还要遵循生态原则和美观原则,利用植物造景技术,利用实际和设计结合,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构建一个让人喜爱的园林景观,为百姓提供一个惬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根据湖泊池塘、湖泊池塘、园路建设与建筑修饰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合的造景技术不但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丰富城市建设的形象,创造出优美的空间,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熟悉绿色生态的生活环境。
        1植物造景的特点
        1.1艺术价值
        植物造景有异于绿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其具备艺术价值。植物造景可以人为地赋予植物以文化内涵,使植物获取了其生命本身不具备的艺术生命,实现了价值外延。这种植物造景的艺术表现力,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艺术追求,彰显着一地或一城的历史及文化韵味。所以艺术价值是植物造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1.2人文体验
        无论环境还是景观都是为人服务的,在植物造景方面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建设理念,植物造景不但要符合地域文化特点,还要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符合城乡群众的生活习惯,使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进而达到“人在景中行,花在丛中笑”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3生态效益
        植物造景是以乔、灌、藤、草本植物为载体打造的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生态景观,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生态效益的相融和统一,植物通过造景不但实现了基本生态属性,作为艺术品更延伸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属性。
        1.4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包含城市园林对城市资源的优化和植物造景对城市园林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里所说的优化配置仅指植物造景对城市园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植物造景融合了植物种植和景观打造技术,既是城市园林的构成载体也服务于城市园林功能区划,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所以在植物造景实践中既要考虑植物植株的生长特性,满足其生长条件,也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品种、高低、色彩、生长周期,考虑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合理设计植株密度,努力优化景观层次,才能打造出长势良好、内涵丰富的植物景观,进而才能发挥植物景观功能区划分隔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形成配置合理、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
        2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自然美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有其本身的自然美以及自然形态,目前通过人为修剪创造出十分规律的人为景观形态,使植物都透露着人工美,但最好的植物绿化状态是不同植物适当的展现出各自自然美的同时,加以人工造型的修剪从而达到整体的理想状态,当然一些地区忽视了植物本身的自然美,一味地追求规律的植物形态,几乎对任何物种都进行人工修剪,为了展现园林建设水平,而忽略了自然美,在一定程度上破环了植物最理想的形态规律,这样只是让植物景观有一定的规律性,无法改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工造型,造景单一且空洞,使其在植物造景中较乏味,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植物造景中需改进的一点。


        2.2历史原因
        从我国历史园林建设来看,古代园林景观中,假山,植被占较大的比重,栽植设计及景观设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对植物设计方面较缺乏经验,在栽植技术中缺乏实践经验,设计师以及园艺工作者缺乏精准的技术,施工时对设计的理解也有偏差,使植物、树木配置较单一,规范模式缺乏层次感,变化性不明显,这也是我国园林景观发展千篇一律的重要因素。应跳出来,用长远的眼光对待景观设计。
        3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3.1植物造景技术的基本手法
        整体布局要自然,坚持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减少人工痕迹,细节方面要重视,不能让细节毁了整体,在设计之初可以添加一些趣味的点或创新的点,让人赏心悦目。很多植物都有四季的变化,在设计之初要了解植物四季的特点,特殊的植物要特殊配置。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植物的四季变化、颜色和形状等基本特点,尽可能达到移步换景效果。在夏季和冬季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
        3.2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对植物的选择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各个之间的生长关系,例如对光能、土壤的水分和矿物质的利用等都是需要细心考虑,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按照生态群落来设计安排植物。一般来说为了达到生态效益与美化环境,互相之间相互弥补等作用,采取的是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相结合的方式。一些乡土植物可以反映当地的特色,彰显当地人文气息,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城市特点。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从当地的植物群落中寻找,利用当地的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这样才能够展现当地的特色风貌。一些具有传统风貌的植物也可以选择,它们承载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梅花,表示只有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才能展现自我,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可以带来精神慰藉也可以鼓励人们。
        3.3植物造景技术在园路建设与建筑修饰的应用
        植物造景技术伴随场所的道路进行变化,需要根据功能和表现形式来选择适当的植物。一些颜色鲜艳的植物可以设计在道路的交叉路口,这样可以突出显示,吸引行人的注意力;一些花草科植物可以用来点在小区的小路,展现一个惬意的环境;一些乔木类植物,可以采取整齐的种植方式应用在交通主干道上,让道路两旁的环境更加的清晰明了。在建筑物体上,为了使其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运用植物造景技术利用选择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可以增添观赏性。
        3.4植物造景技术在建造公园环境的应用
        植物的种植搭配可以让公园环境带来不一样的美感。让公园植物和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可以让人体会到不一样的城市风貌。例如公园中的人工塑造的假山、雕像等建筑,可以利用植物枝叶来衬托,通过颜色的对比形成美感,加深人们的印象。枝繁叶茂的树种一般种植在大型建筑物附近,衬托出建筑物的庄严特点。如果地形比较特殊,可以利用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与植物造景技术结合,利用植物的种植来强化地形,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为了突出高耸的感觉,可以在高处种植乔灌木,为了突出平缓的感觉,可以将花草科植物种植在凹处。
        3.5植物造景技术在湖泊池塘的应用
        湖泊、池塘的园林景观建设也可以采用植物造景技术。利用影与型的结合采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让湖泊池塘更加的具有美感。湖边铺设草坪、周围种植灌木类植物,让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为了观赏这些美景,还可以在湖泊水池中央建造凉亭为游人提供休息场所。
        结束语
        植物造景不仅可以美化路面环境,还可保护城市路面交通,缔造良好的城市发展形象,植物造景需结合人工造景、自然景观及建筑景观,通过植物造景美化我们的生活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经孙雷,杨佳余,吴雅雯,王婷婷.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4(10):86.
        [2]王玉华.彩叶树木在北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201.
        [3]肖新红.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1):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