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王菁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历史课堂教学兴趣是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王菁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  新疆  伊犁  835503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历史课堂教学兴趣是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趣策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52-01

        历史课教学中的激趣非常重要,精妙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成效。那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之内化为学习动力呢?
        一、悬念激趣
        创设悬念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前、课中、课结时都可运用。在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逐一释疑解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迎刃而解了。课堂中精准把握契合点,巧妙地设置悬念,既能汇聚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事件深刻内涵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例如:教学“郑和下西洋”时,当讲到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不单单是宣扬国威,还隐含有寻找建文帝的下落的历史未解之谜时,学生对疑谜的探究兴趣非常浓厚,议论更是意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小结时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思考。例如“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讲完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同样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只维持了短短的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从中你受到了什幺启发?”留给学生课后去解决,学生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的途径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
        二、情感激趣
        情感激趣,就是要求教师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引起学生求知的动机和欲望,让学生与教材蕴涵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讲授“音乐殿堂的‘乐圣’”时,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介绍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及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然后用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要是你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幺音乐也没有听过。”来激发学生的冲动和欲望,紧接着播放《命运交响曲》烘托教学气氛,学生被音乐意境深深感染,此时教师抓住时机结合文本中的材料阅读进行德育渗透。问:“贝多芬成为‘乐圣’的主要原因是什幺?我们应学习他哪些可贵的品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学生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启迪。
        三、诗歌激趣
        诗歌富有音乐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初中生都特别喜欢,也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诗句。老师若把诗句引入课堂,能起到提神激趣,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引用诗句激趣,对历史的学习感悟会更深刻透彻,避免了历史课本纯叙述文字枯燥乏味说教的弊端。咏史诗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完美概括和诠释,用此类诗句激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意趣。如甲午海战可用丘逢甲的“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长征引用毛泽东七律《长征》,南京解放引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诗歌激趣能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和培养学生品读诗歌与历史相映成趣的能力。
        四、影视激趣
        影视教学是一种最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历史画面穿越时空再现出来,具有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功能,学生对此特别青睐,爱屋及乌的迁移效应增强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趣味。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西安事变”“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等框目,教师可利用《长征》《西安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等影视媒体片段,让学生穿越时空,再现情景,感受当时的气氛,增添学习历史事件的乐趣,激发情感,为学生便捷地接受更多的历史信息扩充容量。
        五、活动激趣
        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地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到其中去体验、感悟和探究,是培养和激发兴趣,展示学生才能的广阔舞台。可以分享故事,例如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时,先用电子白板展示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闻鸡起舞”等,再让学生把其中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分享给大家,诱发学习愿望,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获取并掌握相关史实,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吸引和打动了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激发兴趣的效果。可以演绎角色,如讲“商鞅变法”时让学生扮演商鞅形象,体验变法者的睿智和雄辩才华。可以编记歌诀,如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期间开办的工业和对应的地点,学生容易混淆,记忆耗时费力还效果不佳,如果用 “‘安江福天’轮开上汉阳”的歌诀来记忆,记忆成效自然会事半功倍。
        六、比较激趣
        对比激趣,就是将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现象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炼归纳出共同特点,甄别辩识出个性特征,最终推理出符合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论断。对比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点燃灵感的火花,促使他们更主动积极地亲近教材走进教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比较资源俯拾即是,如中国史中禅让制与分封制、郡县制的比较,秦朝与隋朝两个短命王朝的比较,“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比较,“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比较,开国皇帝与末代皇帝的比较等。世界史中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近代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俄、日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之间的比较等。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较,如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抗日战争与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比较,中国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比较等不胜枚举。对比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学起来轻松,同时还起到了激发兴趣,发展智力,加深记忆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多种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学习由简单、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趣味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春珍.激趣,学习初中历史的支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6) :125.
[2]王亮.激趣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7,(21) :76-77.
[3]赵志良.激趣拓展启智升华——例谈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J].华夏教师,2017,(15) :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