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李鸿均
[导读]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当前区域内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135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当前区域内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因此生态环境也是其他动物和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自然稳定的重要条件。虽然生态环境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在出现破坏之后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之后达到新的稳态,但是这种调节并不是无限制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发生。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虽然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也很容易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工程可以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效益;而如果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该工程就很容易打破生态环境的稳态平衡。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迅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趋见好,因此,对日常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进步。但是对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而言,发展时间短,相关的机器设备较为落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和困难。
        1水利水电工程的内涵
        为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人们大力兴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有效调节与控制水资源。为了尽可能保障项目工程实施,工程项目建设要做好勘察、设计和规划等,以做到兴利除害,更好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科学技术稳步提升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日益凸显,它利用一定的手段,将无法使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转化成人们可以使用的资源,主要是把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化成电能进行水力发电,其次是进行农田灌溉。相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环境更为复杂,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规模一般较大,项目工程建设周期较长,需要花费大量资金,项目投资很大。总体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综合性很强,实际实施期间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消极影响
        2.1.1对水生生物的消极影响
        在水流流速缓慢的情况下,有一些水域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成为静止的水体,这种水体十分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而水体经过长时间的静置之后,泥沙会出现沉降,这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蓄水功能使得鱼类的洄游通道被切断,导致很多鱼类面两者死亡甚至灭绝的威胁,这对水生生物多样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2.1.2对水体和水质的消极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水流的储蓄,但是水的流速会对污染物起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作用。尤其是在库区内,如果出现了大面积水流变慢的情况,就会导致很多污染物在同一处滞留,使得悬浮物出现沉降,从而导致水流污染程度增加。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藻类的繁殖速度也会变化,它们通过呼吸作用会使水流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与水体当中本身就存在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这些沉淀不仅会导致水体出现浑浊的情况,到达一定的浓度之后还会导致水体碱性增强,甚至使水体出现毒性。
        2.2积极影响
        目前,在很多地区,水资源都处于短缺的状态。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在很多河流对修建了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它可以对水量进行调节,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这些水资源可以被用于地区人们的生活用水,同时还可以满足农业灌溉、工业发电等需求。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比如该工程的建设可以对自然水量进行调节,在河流的枯水期增加水量、而丰水期减少水量,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来使生态环境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河流断流和水旱导致的农业灾害,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洪涝灾害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黄河流域当中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之后,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仅增加了三角洲湿地的面积,同时还满足了区域用水的需求。具体来说,第一,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的洪水起到了重要的拦蓄作用,避免了在每年8月到10月洪水高发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第二,该工程通过调水调沙功能实现了对黄河流域下游河道的冲刷,提高了河道过流的能力。实践证明,该水利工程投入运营之后,黄河流域下游的淤泥数量明显减少,避免了黄河下游出现二级悬河的情况。最后,该工程的修建还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该区域的植被数量和丰富程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三角洲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3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3.1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言,整个过程都需要极高的技术和极丰富的专业知识,然而我国却缺少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人才,因此对于我国而言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在高校培养方面,需要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与专业,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在这方面的人才投入;在人才培训方面,相关的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提升每一个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在人才招聘方面,要考虑多方面的人才,招聘范围应该扩大到水利工程的过程和细节。因此,专业人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才能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3.2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水利水电的修建是有明确规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的修建需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且水利水电的法律在修订过程中需要结合特殊情况,考虑到多种因素。只有从法律上明确水利水电的修建,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个地区想要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必须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之前一定要去考察当地的地理特征,不仅如此,还要考虑该工程建设是否会对周围居民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还要确认该工程是否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只有当一系列的因素确定之后,才能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目标指定和实际建设。
        3.3优化工程施工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环保的因素,没有结合当地环境的特征来进行施工。因此,为了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相关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坚持施工与治理同时进行的原则,在工程周边种植植被,避免造成土地的荒废、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水文勘测工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后,还要使用生态环保型的施工材料,有效加固河道周边的土地。
        3.4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在修建时需要有着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而且在建设之前需要保证设计方案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没有违背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能够将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在内,对其进行监督和管制,不仅可以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目标,还可以带来很大的效益。不仅如此,管理部门还要及时调整和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方案,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解决。
        结束语: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岳飞,李波.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
        [2]陈立德.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南方农机,2018,049(010):202.
        [3]朱银芳.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居舍,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