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专递课堂模式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雷智慧
[导读] 爱因斯坦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摘要:爱因斯坦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培养美术创造力,并对学习其他学科有着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当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亟须改善。基于以上现状,“专递课堂——一校带多点”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专递课堂模式的开展,对于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都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势必会对农村小学的美育工作产生推波助澜的功效。
关键词:专递课堂;教育信息化;农村小学;美术教学
1.引言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多种课堂新模式下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在现代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城市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的魅力,师生共同感悟美术的真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真正贡献是不仅让学生获得视觉、听觉的愉悦性,更是让学生拥有一整套的美术审美体系。
        但在今天的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仍然是师生双方“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块“净土”。农村小学条件落后,缺少必要的信息技术设备;网络环境差;师资配备不充裕,专业教师素质有限…种种犹如座座大山,阻断了山区孩子探索艺术的道路。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小学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1】的学习研究中,因地制宜,为本镇一所中心校,带动三所山村小学探索出了“专递课堂”的新模式。笔者将以该校为例,介绍在专递课堂模式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成果。
2.开展专递课堂的必要性
2.1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的诉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2】
        教育信息化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展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2农村小学美育缺乏的现状
        在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相比,总是担当着“配角”。可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是不可取代的。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一仍是农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教育观念欠缺。中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往往只在意文化课分数。第二,教材配备不因地适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在选用教材上一定要立足本地,发挥地区优势,形成区域特色。

教育的发展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农村与城市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也直接也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第三,专业师资匮乏。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大部分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是由有这方面爱好的教师任教,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第四,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美术教育是“学生—教材—教师”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而在此基础上,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硬件设施配备,又会对美术课堂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地区缺少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差,又大大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开展。
3.专递课堂的实现途径
3.1主课堂的主导作用
        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针对于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建议: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
        以土关垭镇小学为例,镇中心小学为本镇“专递课堂”的“主课堂”,同镇汤湾小学,龙家河小学和姚河小学为别为“分课堂”。镇中心小学每周安排“专递课程”12节次,美术课程2节次。主课堂教师按照专递课堂课程表提前备课,精心准备课程内容和预设,力争每节都是“优质课”。由主课堂的“主导”,再加上分课堂的“配合”,专递课堂借助互联网,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使“三点一校”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2分课堂的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专递课堂”模式的全面推行,使得土关垭镇三所山村小学彻底结束了以往“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情况。美术,音乐,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等“稀缺”课程的开展,犹如一汪汪清泉,注入山村小学干涸贫瘠的教育土地。专递课程进行时,教师和学生一同按照“主课堂”教学环节开展教学。山区小学师资资源的不足,因为专递课堂的开展大大得到弥补。专递课堂的开展,也为山村小学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张力,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辐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3.3主副课堂的有效互动
        专递课堂的开展,正是极大的顺应了“三通两平台”的时代潮流。宽带网络畅通是保证专递课堂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合理运用和网络学习空间的人人参与,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不言而喻的作用。
        以美术课《各种各样的鞋》为例,在主课堂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分课堂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和主课堂的学生一起完成了作品展示,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四个学校,百余名学生,从视觉欣赏,口头表达,思维活动,到手工操作,都得到了锻炼和展示,为开展小学的美育活动树立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4.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专递课堂的开展,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新事物,一切都刚起步,在专递课堂模式下的农村小学,定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技[2012]5号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钟志贤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信息化教学模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