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院内饮食有啥区别?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3期   作者:赵香
[导读]
        有过住院经历的朋友,对每个病床前都会挂着的蓝色小牌子一定不陌生。如果上面写着的是“低盐饮食”、“低脂饮食”之类生活中常见的名词,那么一般人都能理解其含义。但是,如果上面写的是“少渣饮食”、“软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之类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名词,一般人就很难区分清楚这几种饮食之间的区别了。
        因此,本篇文章就来系统地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院内饮食,从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在正确的指导下准备每日饮食,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
        1
        常见的院内饮食大概可以分为几大类呢?
        常见的院内饮食大概可以分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诊断饮食等三大类。基本饮食主要是从饮食的物理性状上对患者的饮食做出要求,常见的有“普通饭”、“软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几种。治疗饮食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疾病诊断和病情阶段,对病人饮食的成分进行限制。我们常常听说的“高蛋白饮食”、“低盐饮食”、“低胆固醇饮食”等都是从患者饮食中某一和疾病相关的成分的含量上对患者的饮食做出限制,因而都属于治疗饮食。
而诊断饮食一般用来协助临床医师对某个疾病做出诊断,因此要求明确,需要患者及其家属高度配合。例如,胆囊造影饮食的目的是观察胆囊和胆管的功能,判断胆囊和胆管能否正常引流胆汁。由于胆汁的功能是乳化脂肪,因此胆囊造影饮食需要病人在摄片的前一天中午食用高脂肪的食物,而晚上只能食用清淡的饮食,第二天早上需要禁食后,再进行摄片观察。如果医生还想继续观察了解胆囊的收缩功能,则再给予患者高脂餐,半小时之后再摄片观察,如果胆囊的收缩超过1/2,说明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是正常的。
这样的诊断饮食往往要求明确,并不需要患者及其家属“自行发挥”,因此这篇文章并不详细介绍。
2
哪些人群适合于基本饮食呢?患者家属应当如何准备基本饮食?
基本饮食包括“普通饮食”、“软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几种。普通饮食和正常人平时所用的饮食相同,因此普通饮食适合于消化功能正常、体温正常、没有咀嚼功能障碍、无特殊饮食要求并且不需要限制任何营养素的病人。
软食是指质地较软、易于咀嚼的食物,属于普通饮食向半流质饮食的过渡阶段,适用于轻度发热、有消化道疾病、牙齿不便咀嚼较硬的大块食物的病人、年迈的老年人、3~4岁的小儿等。一般煮得稀软的米饭、面条、切碎的菜和肉都属于软食。
半流质饮食是指外观呈现半流体状态的食物,比软食更易于咀嚼和吞咽,适用于中度发热、腹泻、消化不良、有口腔疾病的患者。患者家属可以准备一些蔬菜泥、肉泥、粥、羹作为半流质饮食,为患者提供足量的营养素。
流质饮食是极易消化、呈现流体状态或者在口腔内能够融化为液体的膳食,适用于具有严重口腔疾患、各种大的手术或者创伤后、高热、病情危重的患者。一般流质饮食均由医院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流质饮食所含有的营养素不均衡,不能长期食用,否则会造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3
哪些人群需要治疗饮食呢?常见的几种治疗饮食各自有什么要求呢?
        最常见的治疗饮食莫过于低能量饮食,适用于单纯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代谢综合症的病人。低能量饮食应当限量选用粗加工的谷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食物,避免甜食和高脂肪的肥腻食物。家属可以通过每种食物热量的简单相加,计算患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达到限制热量的目的。
        还有我们常见的高蛋白饮食,适用于明显消瘦、营养不良、烧伤、贫血、结合病、低蛋白血症、癌症消耗期的病人,增加病人蛋白质的入量。基本要求就是在正餐中加入蛋、鱼、肉等副食来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正餐之间可以加食牛奶、豆奶、蛋类、或者蛋白粉等高蛋白食品。家属应当注意的是,患者每日摄食的蛋白质应当有一半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如鸡胸肉、牛肉、虾仁等都是比较日常的优质蛋白质。

        总而言之,更好地掌握几种院内饮食的要求,有利于我们为病人提供充足而且合适的营养,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