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痿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3期   作者:卜南
[导读] 探究肠瘘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肠瘘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肠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肠瘘手术患者创口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瘘;术后护理
        肠瘘是指在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前者称内瘘,后者为外瘘。肠瘘会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6例肠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肠瘘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肠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占59.1%),女性患者27例(占40.9%),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1.4±2.5)岁。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具体如下。
        2.1术后护理措施
        2.1.1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肠瘘患者的腹腔内粘连较重,因而术中剥离面积大,可能发生大面积渗血,术后6小时内半小时至1小时测血压和脉搏1次,注意观察引流管的颜色、量及敷料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1.2注意观察体温变化,积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1.3腹部观察:广泛的小肠切除后的无规律吻合有可能发生肠内张力升高,因此要注意观察腹部反应,注意有无腹胀、腹膜炎的发生,预防再次发生肠瘘[2]。
        2.1.4营养支持:腹腔经过广泛的手术操作,又可能有肠插管排列,肠功能的恢复较慢,一般需7-8天[3]。另外,肠外瘘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一般欠佳。因此,术后应重视营养支持,继续应用完全静脉内营养,直至患者肠功能恢复,并能从肠道获得足够的营养为止。
        2.1.5引流管护理:术后有各种引流管,如肠排列管、造瘘管、引流管、尿管、胃管等,需要进行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详细记录。不要依靠家属或陪护报告的数值,以减少误差。
        2.1.6防止肠瘘复发:肠外瘘术后再瘘的原因有感染,肠吻合部的组织不健康、吻合部有张力以及全身性营养不良等。瘘发生后,肠液多能从术中放置的双套负压吸引管引出,只要能保持引流通畅、继续给予完全静脉内营养支持,2-3周后多能自然愈合,只有少数需再次手术治疗[4]。
        2.1.7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经采取术前肠道准备,虽然经过术中大量盐水冲洗,术后持续双套管负压引流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但仍是术后值得重视的护理问题,腹腔双套负压引流管是一项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一般持续至术后7天左右才拔除。肠外瘘术后也易出现肺炎、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应加强监测。
        2.2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优良率;(2)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3)护理满意度
    2.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研究结果
        3.1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2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处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3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4讨论
        各种致伤原因导致肠壁上有异常穿孔,肠内容物外溢即称为肠瘘,分为内瘘和外瘘。我们常说的仅指外瘘。肠外瘘可由开放性腹部损伤、医源性外伤(损伤肠管、手术操作错误、吻合口愈合不良、腹内异物存留或引流物安置不当等)、腹腔内化脓性特异性感染、肠穿孔以及肠肿瘤侵蚀腹壁等原因所造成,80%的肠外瘘为手术后并发症[5]。肠瘘患者的体液丢失较多,护理不当常会对生命产生较大的危险。因此,护理干预的实施要引起重视。本研究中的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恢复效果优19例(占57.6%),良12例(占36.4%),差2例(占6.1%),恢复优良率为93.9%(31/33),发生1例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为3.0%(1/33),其中20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占60.6%),12例基本满意(占36.4%),1例不满意(占3.0%),护理满意度为97.0%(32/33);对照组中,恢复效果优12例(占36.4%),良13例(39.4%),差8例(占24.2%),恢复优良率为75.8%(25/33),发生6例并发症,其中3例得到有效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为18.2%(6/33),处理有效率为50.0%(3/6),其中14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占42.4%),10例基本满意(占30.3%),9例不满意(占27.3%),护理满意度为72.7%(24/33)。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肠瘘手术患者创口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吴寒,赵日升,田维亮,杨帆,黄骞,赵允召,黎介寿.肠瘘病人确定性手术后低磷血症相关因素分析(附60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10):1123-1124.
[2]吴菊兰,张青妹,黄秀英.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肠瘘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0).
[3]梁斐,钱惠玉.肠瘘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和独立性危险因素与围手术期营养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4):24-26.
[4]张晓漪.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5):108-109.
[5]徐晓波,马文博 肠瘘的治疗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35(4):6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