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其中基础工程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亦对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所以对基础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开展,俨然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施行科学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可以进一步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正因此,进行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深入探析,具有长远发展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影响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阶段,有关人员要注意其地基处理,保证其处理效果,符合施工规范,防止后续施工受到不良地基处理的影响。确保建设效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体系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体施工工序,由于技术本身的专业性较为繁杂,在现场作业中影响因素也将呈现出一定的泛性。第一,基体沉降因素。水利水电工程中部分建筑设施体积大、重量大,如建筑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多变,在建筑结构自身重力的条件下,将令基础设施出现下沉现象,间接加大建筑物与地基结构之间的内应力,如建筑物沉降超出预设基准时,建筑结构将面临着形变问题。第二,稳定性因素。任何一个工程建设中,基坑挖建是项目开展的前期工作,但在实际工程选址中,技术部门不仅应考虑到地质环境问题,还应结合经济产出效益,正确界定施工区域,此阶段,在资金体系的约束下,令工程本身承受着不可抗性的因素。如工程项目中的地质条件恶劣,将加大基坑支护的施工难度,降低地基的抗滑性、稳定性,后期工程运行中产生的震动力、内应力等,将间接破坏工程的抗剪力,降低项目的生命周期。第三,地基漏渗因素。水利水电工程如建设在岩层、陡坡区域时,尽管在地基搭建过程中,支护工作满足作业需求,但在地质自然化变迁下,仍将令工程呈现出接缝问题,在地质积水渗透下,地基施工区域将面临着基坑积水问题,降低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作用
1)提高结构稳定性。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基是以软土为基础,土体动力大,土体结构稳定性差。如果土体荷载较大,地基沉降后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设施处理,提高基础设施的稳定性。2)避免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水利水电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是混凝土加筋,基础结构的上部承受较大的荷载。如果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会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如果继续发生不均匀沉降,将逐渐引起工程的变形、裂缝等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3)保证基础防渗效果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在水域内,对防渗施工效率要求较高。在基础施工中,如果防渗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基结构的裂缝、变形、塌陷等安全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处理,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防渗性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
3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类施工工序,因其施工简便性、经济型等优势,可极大提升整体施工效率。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整体来看,施工环境一般远离城市体系,且对水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水源周边的地质在水体侵蚀、渗透作用下,整个地理结构的稳定性将降低,如在此类土地上进行施工,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技术设定,以确保地基施工可满足整体工程建设的需求。
锚固技术的应用则是增加地基施工的稳定性,通过将拉力杆的一端穿插到地基岩层深处,另一端则与地表建筑设施相连接,此种结构的组合形式,可直接将岩层与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平台,而非是以地基层为受力点,这样建筑物即可获得较高的结构力,提升整体建筑设施的承载力,为后续工程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3.2粉喷桩技术
粉喷桩施工技术在当前基础处理施工中应用也较为常见,而要想确保粉喷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基础处理施工效果,应结合以下方面:(1)准备工作强化。在粉喷桩技术实施前,应结合具体施工需求进行施工现场的清洁整理,做到施工现场不存在杂物和垃圾。(2)确定桩位。在粉喷桩技术应用过程中,桩位位置定位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粉喷桩技术的使用效果,所以具体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开展精准测量,结合对放样、放线工作的开展来进一步提升桩位定位的精准性。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同样需要对桩标位置设置提高关注度,确保其桩标位置达到规定设计要求。(3)确定桩高程。需要注意,在桩高程确定时,其测量方法的应用切不可仅凭借以往经验,还需依据现场具体情况来科学选择测量方式,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的出现,提升桩高测量的精准性。(4)垂直高度确定。粉喷桩施工技术期间,应保证桩垂直角度偏差必须低于标准垂直角度的1.5%,否则不仅会影响到粉喷桩技术实施效果,甚至对整体基础处理施工质量产生影响。(5)添加外加剂。粉喷桩技术实施期间,施工人员通常添加外加剂,以此来提升粉喷桩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但是需要注意,外加剂的应用必须做到参考实际情况并结合人员自身施工经验,合理添加添加剂,为粉喷桩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3.3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现阶段基础处理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明显,可以大幅度提升基础处理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强度。在具体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具体包括后张法、先张法技术工艺,不同施工工艺的应用,在应用效果、应用过程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所以具体施工期间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基于此,施工人员需明确,后张法工艺的应用主要是在构件强度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后所实施的构件强度提高方法;而先张法工艺则是在施工前采取相关工艺来提升构件性能强度。在具体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期间,涉及到锤击法、静压法的应用,所以施工人员需结合基础处理施工具体情况来合理实施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以期基础施工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3.4振冲处理技术
如果江底土壤或岩石层含水量大,土壤疏松,则必须采用振冲技术压实松散土,保证其密实性,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振冲技术需要依靠专业的振冲设备。在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振冲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础处理工程作业效果关乎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效果,影响到工程项目后期运行使用寿命。鉴于此,应提高对基础处理施工的关注度,明确掌握基础处理施工特点,结合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现场的科学勘察,合理实施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来保障其基础处理施工效果,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晓芳.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5):46+48.
[2]邓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2):89-90.
[3]徐世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2):52.
[4]马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81-282.
[5]王克录.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