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调配水资源,供应电能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特殊的工程类型,其施工周边环境的自然条件恶劣程度相关于施工的艰难度,为了便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顺利的施工,施工前期就需要采用良好的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构建良好的施工空间和环境条件。本文对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施工导流;围堰技术;水利水电
1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1.1全段围堰法导流
(1)明渠导流
应用明渠导流时首先应保证渠身轴线伸出上下围堰外坡脚,水平距离应满足围堰防冲要求。同时,尽量不要深开挖操作,注重缩短明渠轴线长度。其次,确定合理的进出口高程。进口高程应参考截流要求进行设计。为避免水下大量开挖,应适当抬高进出口高程。最后,注重槽率控制。应根据水利水电实际,查手册,做相关的水工试验加以确定。另外,如对通航无要求,应将坝段修筑在明渠中,并设置坝面缺口和导流底孔。如对通航有要求,应设置好闸门墩。
(2)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技术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坑基施工的过程中,修筑围堰挡水,通过隧洞将河水导流到下游的导流措施。隧洞导流技术通常应用在山高谷窄、山区河流以及两岸险峻的地区,这些地区不利于开挖明渠,所以采用隧洞导流的方式,但是该种导流方法的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并且通常将隧洞与永久性建筑结合使用,这样能够达到高利用的效果。
(3)涵管导流
一般在进行土坝及堆石坝的修筑中,会使用到涵管导流的方式,这种导流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性能。对于涵管导流来说,其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在进行涵管的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把握好钢筋混凝土具有的特性,才能够有效避免钢筋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一般在建筑物的基岩内进行沟槽的开挖,必要情况下进行衬砌,后在封上相应的混凝土进行顶盖,从而形成相应的涵管,涵管导流具有着良好的经济可靠性,但是涵管具有的泄水功能是比较有限的,则其往往用在导流的流量要求比较小河床中,还可以用在枯水期阶段的导流中,另外,为了避免涵管的外壁及坝体的防渗结构间出现渗流,一般在涵管的外壁中每隔相应距离就进行节流环的设置,来进行其渗流量的延长,降低其渗流的坡度,从而降低渗流破坏能力。
1.2分段围堰法导流
分段围堰导流是指利用坝束窄体、缺口、河床等把水流引入到下流。该方法宜在河面较宽、水流量较大、规模较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运用,同时需按照建筑划分施工部分,并按照具体的建设安排进行具体内容划分。在进行河床围堰工作时,需将河流按照具体的情况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且需借助已经完工的建筑进行水流导流,进而确保按照计划完成分段导流工作。
2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中的应用
2.1木桩土围堰
木桩土围堰方式一般通过于河床中修建相应的木桩土进行围堰,先把木桩打入到河床中,后把竹笆在其木桩里侧进行设置,进而再把土围堰在桩和桩间进行设置,这种围堰方式的应用,一般在河床水深5~6m及水流的速度超过1.6m/s的情况下,才可有效地发挥其围堰作用。
2.2混凝土围堰
混凝土围堰一般用于冲击性及渗漏性较强的施工过程中,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耐久性,水利水电工程中全部建筑物一般均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能增加围堰之间的连接性,提高防渗漏性,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要求。
2.3不过水土石围堰
不过水土石围堰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能够就地取材,利用施工现场废弃的土方或其他材料,施工简便、工程造价低、易于拆除,而且能够在有覆盖层的河床或深水、动水、岩石基础上建造,但是施工量较大,堰体容易发生变形沉陷。
2.4过水土石围堰
(1)加筋过水围堰:将钢筋网格敷设在围堰下游的大坝坡面上,确保大坝坡面上的石块稳固,不被水流冲走。同时需要在下游堰体中埋入主锚筋,方向为横向,确保下游坡面滑动时不会倒动堰顶一同滑动;(2)混凝土板围堰:银土混凝提制作护面,即在下游大坝的坡面上进行混凝土板围堰工作,给坡面上覆盖现浇的或者预制的混凝土面板,在施工中确保无缝拼接,以达到防渗水的目的。
3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中的应用实例
3.1具体的工程概况
某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共有两个施工导流与围堰工程:一座单孔B×H=2000×2000节制闸,一座4孔旧闸改造,采用的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等级为C30,其抗渗强度为S6,垫层确定为C10。这两个工程的地点均位于湖边,所以为必须要在施工前进行排水工作,确保排水彻底后再进行基坑开挖。
3.2具体方案选择
对施工地点进行充分调查后得知,湖水的最低、最高深度分别为0.6m、1m,护理淤泥的最低、最高深度分别为1.2m、1.5m。依靠常规施工经验可得出,部分施工需要施工人员应用编织袋装土后分层堆放。必须确保堰内堰外的边坡比例为1∶1,同时必须在堰体外侧布设彩条布,并在外侧设置护脚坡,材料为木桩,应用钢板桩在堰体内侧进行支护工作。在进行排水时需将导流水面的宽度控制为10m,对节制闸和旧闸进行升级改造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围堰拆除工作。这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总围堰长度是210m,总施工面积是5000㎡,其中有1800㎡占据湖面,该工程的总施工时间为三个月,约90d。
3.3具体施工过程
首先,进行测量放线:(1)在施工区域建立完成的监测点,并按照规定设置明显的施工安全标志;(2)根据施工方案和地形确定堰体的具体轴线,将施工范围进行可控化划分;(3)详细测量堰体工程的整体砌筑高程和断面尺寸,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其次,设护坡木桩,确保堰体的整体稳固性。此外,实施人工堆码装袋黏土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堆积了大量的废弃材料,导致粘土不能就地采用,因此需要进行采购。采购的粘土进行装袋应用,粘土量为编织袋的一半体积,并对装好的编织袋用细麻绳或细铁丝进行封袋。在粘土砌筑工作时,将编织袋整齐平放,保证砌筑的稳固性。用木杆将把水中的土袋钩送到位,使其层层叠放置顶面标高;第三,在堰体砌筑成功之后,在堰体的迎水面敷设彩条布,主要目的是挡水,并向堰体的根部抛掷土袋,主要目的是防止堰体渗水。此外,在进行支护工作时需先于堰体内侧的坡脚处进行打桩工作,其钢板桩的主要布局为:6m长,间隔10m,入土深度5m,在钢板桩和堰体之间使用土袋进行充分填充,避免堰体移动;第四,淤泥清除。围堰工作完成后,经过人工排水、沥水工作后,需实施淤泥清除工作。先进行深度检查和确定工作,避免出先机械深陷淤泥的后果。然后采用机械清除,同时机械设备之间的间隔要超过10m。在进行人工清淤工作时,需在工程周边设立保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施工要求及河流状况等具体情况有效利用围堰技术及施工导流技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引导施工人员从全面整体的施工环节着手选择围堰技术的结构、确定施工导流方案等全面的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提高,促进水利水电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J].周雨晖.科技风.2018(17)
[2]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高广亮.科学技术创新.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