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检测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的不同部位对硬度的要求不一样,随之也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这样更能适应建筑工程的需要,更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在现阶段房地产行业聚焦着众多的社会目光,建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对后续的销售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完善的混凝土检测技术环境下,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有着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检查技术
引言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是属于一个相对基础的原材料,这是因为混凝土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稳定性,特别是随着工程标准以及规格的逐渐提升,混凝土的作用会更加的凸显出来。但是在实际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技术原因以及人为的原因让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缝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进程,也为日后相关人员的生活以及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1 意义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作业范畴内,检、评是重点的工作要务。需要检、评的指标具有多样性,其中主要包括均匀度、持久性、强度等。最终所得出的结果,对施工单位来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施工单位判断混凝土结构质量,提供依据基础。同时也能够反映建筑施工范围内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施工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规避和解决。可以说,检、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在相关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高效能、高品质的作业环境。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检、评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2 主要影响因素
2.1 取样问题
在建筑材料运用的过程当中,取样是建筑材料选择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然而在建筑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首先要对所要取样的工作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工作落实到实际当中,因此,在取样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标准去对材料进行检测,从而取样人员也应严格的要求自己对工作的落实,在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若取样人员稍微有些差错,将取样的材料的标准有所变动,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的发展性,为此一定要加强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赢得在建筑当中的材料的落实。例如:在建筑发展当中,建筑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材料都会有相应的样品对所进行使用的材料作出判断,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如若不能很好的根据样品进行取材,那么在发展当中必定会对建筑行业造成影响,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取材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到运用当中。
2.2 材料选择问题
通常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前,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建筑所需材料进行对比、选择,但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不断被研发投入使用,使得技术人员在选择建筑材料时相对困难。另外,尽管建筑材料多样且复杂,但并没有关于建筑材料的明确界定,使得关于房屋建筑、水利、桥梁道路建设的明确用途的材料划分不确切,没有适于房屋建筑的针对性适应性材料,而且建筑材料在不同地域、地区的使用方面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出现不同的效果,所以,技术人员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要充分把握好建筑材料的特性、性能、适应性等来进行分析从而选出最适合自身建筑的材料。
3 主要应用的混凝土检查技术
3.1 超声回弹综和法检测方法
(1)换能器的布置:换能器的布置目前通常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对测法、斜测法、平测法,根据检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换能器布置方式,换能器布置在脱模混凝土表面,这样得到的检测结果会更加准确。(2)回弹测区布置:均匀的布置在混凝土的可测表面,尽量避开板边及板角,测区的面积超过0.2m×0.2m,测区数不少于10个,相邻测点的间距不宜小于2cm,测点不能布置在气孔上,根据有关的规定,每一测区宜测定16个测点。(3)超声波声时测试时测区布置: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试,在回弹测区布置三个换能器,发射和接收的轴线在同一直线,并且抹上耦合剂,同时每个测区的检测面布置三个超声测点。
3.2 试件法
试件法主要是指按照相关标准的温度与湿度,将混凝土进行均匀搅拌,并放入试模中实行28d的养护,然后再对其实行抗压试验。试件法的优点主要在于如果试件与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具有一样的条件,那么他们的强度检测结果能够象征混凝土的实际轻度。试件法的缺点在于试件的制作具有许多的限制条件,因此强度合格的混凝土通常都会受到试件的影响,而不被采取使用。这种方法在混凝土材料强度试验中的使用,应该对试件的代表性进行充分关注,只有准确地选取试件,才能可靠地判断这批混凝土的质量。
3.3 对水泥进行试验和检测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水泥也成为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之一,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强度,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因此,如果水泥的质量出现了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以,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做好对水泥的试验和检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进行水泥质量试验和检测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范和标准进行检验,严格把控质量端口,避免残次品进入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其次,在对水泥进行检验的时候,需要按照登记表查看水泥的批号、型号、性能、资格证等证明文件,确保水泥质量过关,并且满足施工需求的。此外,在进行水泥试验的时候,需要确保每次检查的水泥数量不能高于 200 吨,每个批次的抽查位置需要大于二十个。
3.4 加荷速度控制
通常在开展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时,需针对试验机的加荷速度进行控制,倘若施加在材料上的加荷速度过快,将使试件变形速度迟于施加在试件上的荷载,导致测试出的抗压强度数值偏高,影响到质量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基于此,需注重针对试验机检测环节进行优化控制,保持连续、匀速加荷,当被测试件开始变形、结构接近破坏时,需停止调整油门,待测出其最大荷载值为止。例如选用200k N试验机针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应将加荷速度控制在6.75k N/s~11.25k N/s范围内;针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0-C60范围内的情况,需将加荷速度调整为11.25k N/s~18k N/s;针对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需将加荷速度更改为18k N/s~22.5k N/s,保障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实现对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建筑工程发展也节节攀高,人民大众对工程质量的标准也更高,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标准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制于原材料的影响,混凝土这一常用原材料首当其冲。混凝土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当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为及时发现混凝土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要对混凝土检测及时运用并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肖培明.浅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混凝土检测技术[J].四川建材,2017(05):97-98.
[2] 俞菊兰.水工混凝土水泥、砂石骨料及中间产品检测及质量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0):122-123.
[3] 邱健钢.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检测试验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9,000(004):19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