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但是,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事故也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鉴于此,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编制,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性十分重要。在本文中,首先对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要点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管理是重要的一项内容,落实好安全施工,应对之前的施工安全事故规律及特征进行总结,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先评估,对应急预案进行编制,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为了能够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实际施工期间,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2.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特点分析
2.1突发性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在施工现场不仅需要对各项作业进行开展,并且还需要对很多的施工材料与各类机械设备进行应用,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使施工现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实际上,潜在的安全隐患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与随机性,而且纵观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各个施工环节存在着关联性,一旦一个隐患被触发,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致使事故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此外,在危险源触发期间,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等相关信息都不能提前预见,有效预警时间很短,如此也会使事故影响范围加大。
2.2关联性
所谓关联性,指的是危险源之间所具有的连锁反应,应急状态时持续时间不长,并且缺乏关键信息,在管理工作开展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要求。然而,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所具有的关联性特点,使应急指挥系统与事故当事人之间难以正式建立起协调性关系,所有的应急措施,涵盖了急救人员、救援物资等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安排到位,由此极大地影响到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效率。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要点
3.1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能够对施工活动的正常、合理开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来说,建筑工程施工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往往由于管理欠缺,造成各类风险源存在,从而致使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的施工大多数是露天作业,而且有一部分的施工需要在地下或者是高空开展,并且有很多交叉性作业,如此会使工程施工具有较大难度,并且对于各类风险源的控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此外,一般而言,温度、气候、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也是环境因素的组成部分,环境因素通过人为控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环境因素是其需要分析的要点之一。所以,应该结合以往工程施工期间掌握的经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降低环境因素对施工现场的影响,尽可能地避免因环境因素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2施工人员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其中涵盖了工程管理人员、技术工作者、施工人员等,人员行为能够对施工活动开展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产生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能够直接引发安全事故。通常来说,人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假设不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就会使施工现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会将应急管理人员的注意力有所转移,使其忽略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由此造成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存在问题。施工人员问题还包括素质及态度问题,如果施工人员自身安全生产知识与经验比较匮乏,工作态度不积极,不仅不会使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降低,反而会使危险源得到触发,所以,在事故应急管理期间需要对人员问题进行重视。
3.3施工物质
施工物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直接引发安全事故,其中不乏机械设备因素,对于一些高空施工项目而言,还包含了高空坠物等原因。施工物质能够直接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特征决定的具有潜在破坏与伤害能力。
比如说,施工期间所应用的设备构件、钢材等原材料,在实际运输期间或者是存储过程中,存在问题,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存在,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该类风险因素而言,不仅需要需人为因素进行严格控制,还应该从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4.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析
4.1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4.1.1全面性
与建筑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危险源特点相结合,对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进行切实有效的遏制,在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编制期间,应该对全面性原则进行遵循,也就是说需要对施工现场全部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涵盖,并且需要针对气候环境、施工活动、社会事件等来对预案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在应急预案中,需要对所有的安全生产环节、工作人员及工作岗位等进行全面覆盖,在对总体预案进行制定期间,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对其之间的联系进行加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性分析,特别是需要对个别薄弱环节的研究力度进行加大,从而使应急预案的制定更加具备可行性与针对性。
4.1.2灵活性
应急预案的内容不是固定的,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对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适时调整与更新,从而使应急预案内容能够与实际要求相符合。在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编制期间,需要对灵活性原则进行遵循,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报告制度,同时,使其富有针对性,切实提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1.3实际性
为了能够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效率得以保障,还需要组织实战演练,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不断地调整与优化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应该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将预案实施效率提高作为目标,对预案演练工作进行做好,通过实际行动进行开展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并且需要保证在调整修改以后能够与验证标准相符合。
4.2应急措施
4.2.1高空坠落
如果有高空坠落安全事故发生,最早发现的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关情况汇报给项目经理,之后对现场营救小组进行组织来对有关救援活动进行开展,对于存在的骨折伤员,应该对其发生骨折的部位做好保护工作,对木板进行利用来抬运伤员,防止因紧急救治措施不科学而产生二次伤害。在救治好伤员以后,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针对事故开展一系列的调查。
4.2.2机械伤害
在机械伤害发生以后,假如说伤员能够自己呼救,要通过大声呼叫从而使电工能够第一时间将电源关闭。对于受伤比较严重的人员,最早发现的人员应该第一时间通知电工断电,并汇报给项目负责人,呼叫急救中心,根据专业标准来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并将其及时送至医院。最后,还需要针对此次事故开展相应的调查,查明原因,做好处理。
4.2.3触电事故
所谓触电事故,主要包含了照明用电安全性缺乏、施工碰触电、现场随意拖拉电线等隐患,假如有触电事故产生,应该对电源及时拉断,并将相关情况汇报给项目负责人。通过对干燥的木板、木棒进行应用将电线、导线材料拨离开伤员,并采取初步的救治措施以后,将其及时送至医院救治。最后,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组织来对此次事故进行调查。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着很多的潜在风险,施工现场各项作业的开展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能够使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影响范围得以切实降低,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严格贯彻落实安全施工的理念,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卢炳幸.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55.
[2]张建设,李瑚均,崔琳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全损失构成体系构建[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08).
[3]李新峰,徐超杰.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2017,12(12):38-39.
作者简介:刘德芳,男,1971年8月,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