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正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建筑工业化还是建设绿色环保型社会的要点。使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方式,对工期能够有效缩短,对施工材料的损耗能够有效降低,能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构成流水化施工方式。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期间,应对施工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对施工工艺进行不断优化,强化施工质控以及施工安全控制工作,促使建筑工程施工逐渐朝着工厂化、标准化方向前进,推动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内容
1.1 构件性能要求
构件应当处于正常弹性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地震或恶劣气候条件下,连接部位应当保持抗渗能力且不能出现较大裂缝。不能出现严重坍塌,横向与竖向构件都应当能够保证承载。更不能在遭受灾害时发生连续破坏,应当有抗连续破坏性能。
1.2 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检查构件模具与内部钢筋成品质量,刷隔离剂后均匀浇筑混凝土,振捣棒不能触碰内部预设部件与钢筋。构件表面平整,加强刮毛与蒸汽养护工作落实。
1.3 构件运输
构件运输应当小心谨慎,选择指定运输车辆运输,运输中妥善固定构件。利用缓冲材料保护,运输中不能出现急刹车等情况。
1.4 构件存放
根据构件类型施以横向或竖向存放,如横向放置墙柱,竖向放置梁构件。放置构件的区域地面不能沉降情况且要求平整,适当铺设混凝土,增加构件放置中的摩擦力。构件不直接放在地面上,应当用垫木进行保护。
1.5 构件装配施工
①吊装预制构件,根据施工要求与构件类型等,合理选择吊装系统。首先是湿式系统,吊装工序包括放样;吊装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楼板、外墙、阳台板、楼梯;现浇结构工程及机电配管与楼板灌浆。墙板系统安装需要根据滑动型力学模式进行,在墙板上预留锚筋,现浇层内插入锚筋,墙板上部与结构一起浇筑,下部用铁件连接并保证滑动空间。其次是干式系统, 吊装工序同湿式系统,只不过是在楼板灌浆完成结构体后吊装外墙。②连接构件,连接方法包括通过连续套筒器灌浆式连接的机械式连接、较窄部分浇筑混凝土的现浇式连接、对承载力与耐久等要求低部位采用砂浆连接、用于连接钢筋构件的焊接式连接。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
2.1 构配件场外运输
在构配件场外运输过程中,为提升整体智能化、先进性水平, 施工单位应对大数据技术、传感器设备进行有效应用,对构件情况予以科学记录,在发现损伤现象后,可以对其进行及时修补。构配件场外运输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首要工作,在构配件制作完成后,首先,应依照构件实际情况选取运输车辆,保证车辆满足构件尺寸要求与承重要求;其次,应对道路情况、周边居民影响情况选择车辆运输路线,与此同时,在运输构件时,应做好固定措施,并完成缓冲层设置工作;再次,在装卸构件时,应做到小心谨慎,避免构件有损失情况出现,同时防止因受力不均匀产生车辆倾覆现象;最后,针对特殊构件应进行特殊处理,如构件长细比较大,那么就应设置水平支架,避免运输工作中有损伤情况产生。
2.2 构配件堆放
首先,施工单位应保证堆放场地具有坚实性、平整性,避免有构件受力不均情况产生,与此同时,应在场地设置排水设施, 避免构件性能因积水受到影响;其次,在构件堆放时,应对最下层构件予以垫实处理,与此同时,为让起吊工作开展更为方便, 需要朝上布置预埋起吊构件;再次,在堆放预制构件时,需要对构件安装顺序予以全面考量,并保证堆放位置不会对正常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然后,施工单位在采用叠放处理措施时,应保证最下层构件强度、垫块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并保证垫块位置和构件生产位置、吊装位置高度一致;最后,施工单位应针对构件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布置方法,如针对复杂墙体,就可以采用竖向布置方法,如针对物架,就可以选择使用绑扎整体堆放方法。
2.3 构配件场内运输
在构配件场内运输工作开展中,首先,施工单位应保证构件性能,可以在运输中利用枕木等设施避免有构件损伤情况出现; 其次,应对构件在场地内运输路线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构件运输工作开展安全性、高效性;再次,应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人进行有效选择,保证工作开展质量;最后,应对计算机技术予以积极应用,搭建构件堆放、运输与吊装综合系统,对场内运输进行自动化管理,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2.4 预制构件吊装
在预制构件吊装工作开展中,首先,施工单位应做好吊点位置选择工作,一般情况下,为让构件性能得到保证,需要设置吊点位置于弯矩最小处,即正弯矩与负弯矩相等位置,如果构件为体型相对较小的柱构件,为方便起吊,可以采用单吊点开展直接吊装工作,并依照正负弯矩相等原则进行有效设计。其次,应做好吊装方式选择工作,应对构件特性、起吊机械以及吊具类型、场地情况进行全面考量,选择平吊方式、直吊方式或翻转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吊装工作开展中,如果发现不对称构件,可以选择使用附加吊点方法、辅助吊线方法,在保证整体平衡的前提条件下,对正负弯矩差予以尽可能减少。
2.5 预制构件安装
2.5.1 预制柱安装
预制柱安装过程中,首先,施工单位应做好垂直度调整工作, 为让柱、承台、梁与其他柱连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可以将型钢设置在端部位置,与此同时,应利用预制柱、承台底部螺栓组件完成调整工作,以提升整体施工效率;其次,应做好剪力键设置工作,剪力键抗剪性能相对较好,通过在柱底完成设置工作,可以让预制柱抗剪能力得到提升;最后,应做好纵筋连接工作[2]。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焊接连接、机械连接两种主要方法,在连接工作开展之前,应对纵筋数量、预留孔洞位置予以分析。在连接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检查平整度,如果发现倾斜现象,应对其进行及时调整。
2.5.2 预制梁安装
在预制梁安装过程中,为保证吊装梁受力均匀,避免在吊装过程中有开裂情况产生,可以对型钢辅助方法予以采用,保证构件之间连接及时性,并利用型钢提高整体构件受力性能[3]。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对具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将钢板、钢筋设置在预制梁两端,让梁的受剪、受弯能力得以增强。
2.5.3 预制板安装
在预制板安装过程中,首先,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开始之前做好标注、整理工作,避免因组织不当而造成工期延误现象产生, 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依照图纸要求编号处理吊装预制板,并保证场地布置科学性;其次,施工单位可以在吊装过程中开展水泥浆层铺设工作,让吊装过程中板的拉应力得以减少;最后,施工单位应做好接缝处理工作,在预制板就位后,可以依照设计要求对附加钢筋进行安放,并在埋设水、电管线后开展后浇混凝土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平连接工作开展中,可能会有开裂、漏水现象出现,对此,施工单位可以利用键槽形式对垂直板边缘予以替代[4]。与此同时,应对接缝处混凝土养护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过掌握构配件场外运输、构配件堆放、构配件场内运输、预制构件吊装以及预制构件安装等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可以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得以高质量完成,为建筑工程后期顺利投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娟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控研究[J].门窗,2019(13):107.
[2]杨佳,刘亚彬.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居舍,2019(20):80.
[3]孔祥平.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9):124.
[4]赵亮.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地产,2019(12):161.
[5]农艳艳.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J].大众科技,2019,21(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