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由历史流传而来的各种文学经典更是浩如烟海。语言能力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然而对于刚刚接触作文不久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能力仅仅能够维持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若是论写作能力,对于这群小学生来说,实有一种刁难的成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形式;习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是这门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生的年纪大多在十岁左右,他们没有机会去了解自身生活环境以外的情况,没有丰富的阅历来支撑着他的习作能力,他们所能接触到的读物更是少之又少,过于深奥的读物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将整篇文章读的顺畅就已经是难如登天了,又何谈习作呢.
1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它关乎着这些小学生之后的语文写作能力以及阅读思考能力,甚至直接与他们初高中的语文成绩挂钩.从小的方面来说,若是他们的小学语文没能学好,那么他们日后与他人的交流更是词不达意,长此以往,连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都成了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初高中的作文水平往往是以小学时期的能力和水平为基础的,而初高中的作文占比又是如此之大,从而关乎到他们之后的初高中升级考试.然而随着之前教育方面的新课改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语文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课堂上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加,课堂氛围逐渐活跃了起来,老师所施教的方式更是变得多种多样,不再像之前的教学一样封闭和僵化。
2当今社会下小学生写作所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习作兴趣
小学生们的习作教育大多数更倾向于命题式的写作,教师也只是注重形式和结构,从而忽视了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被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想象力,以至于他们不能够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写,于是便自动开启了无所谓的模式,以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来应付自己的习作作业。
2.2缺乏生活经验
要想写出一篇足够优秀的文章,单单靠阅读量是远远无法支撑的,还要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历练。然而这两点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绝无可能兼备的,久而久之,生搬硬套便成为了他们手中的王牌.
2.3学生自身的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害怕别人的否定和指责,这也要求授课老师要善于从细节观察学生们的心理,兼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用恰当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辅导和指正,同时还要给出与众不同的评语,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和认真对待,同时,还要给每一篇文章找出它的发光的亮点,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果实,激发出他们内心想要写作的欲望,让师生之间存在一种无声的和谐的交流氛围。
3明确范文的作用
在明确范文作用这一点不单单是指习作老师,学生更要明白,范文是为了产生一种积极作用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同学全文照搬。在语文教育中,范文对学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说:第一,通过大量的阅读范文能够让学生尽快并且准确的找到文章写作的主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范文中发现与他们固定的思维中不一样的构思结构,也能从中发现更加新颖的素材;第二,若是从众多学生中找出一些相对较好的文章拿出来展示,则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人们大多都希望自己的表现和能力能够得到别的夸赞和肯定,正所谓“见贤思齐”,只有看到自己与别人的真实差距方能使得他们的内心鼓起一种干劲并使自身的习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4正确引导学生的习作方向
在习作教育的工作中,大多数的老师选择以范文的解读来引导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法就像是给所有的学生刻画了同样的模板,长此以往,同一个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写作能力是有局限性的,学生无法突破老师所展示的范文的局限,只知道一味的去引用范文,因此也很容易造成一种千篇一律的现象。
相对于初高中学生所经常阅读的历史名著,小学生更适用于语言较为通俗易懂的儿童读物,年龄限制了他们的阅历,与其让他们翻找课本和范文东拼西凑,不如使用最贴近儿童言语习惯的读物来拉近孩子们与文字之间的距离。这同时也就要求老师在选择范文或者是参照读物时要仔细甄选、慎重选择,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只是停留在作文题目的表面来写作,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去探索那些更深层的东西,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引经据典,使得小学生的习作内容多样化起来。
如果学生们的认真对待只是换来了授课教师的千篇一律的评语,则会严重地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相反来说,学生们所写的每一篇文章都被老师认真对待,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来了他们的不妥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指点和引导,那么学生们定然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重视,他们的积极性也必然会有所增加。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是想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单单是需要学生改变自己的固定思维,还需要习作教师通过增加课堂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要懂得因材施教,同时还需要在不伤害小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指正他们的错误,给出合理的建议,鼓励学生们敢于突破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尹淼.提高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8,9(8):108-109.
[2]陈建约.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000(009):134.
[3]孙厚芹.以读促写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5(29):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