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 趣味作业 ----小学科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1高裕 2温坚平
[导读]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布置,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从而优化科学教学,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评价;作业;思维导图; 植物标本制作;自然笔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如何更好地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因此,面对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我们科学科组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布置,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从而优化科学教学,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科组教师们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以及假期时间的长短,开展了以短期、中期、长期形式的作业,进行小学科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的尝试,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首先,暑期长假中,科学科组教师们布置了“暑期植物大搜索”作业和自然笔记作业。采用制作树叶标本的任务,引导孩子在记录并查找资料比对,树叶的名称、种类以及生长的环境;另外,学生在进行户外植物观察、记录的同时,了解该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种子的传播方式等。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扩充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了解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切身地了解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形成一种“好科学,科学好”的良性循环。
        暑期的植物大搜索和自然笔记的记录,通过学生的自评整理后,由科组老师们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张贴展示;自然笔记除了在学校张贴展示之外,优秀的作品送往上一级研究院进行作品的评比,对于优秀作品的学生颁发等级证书,对学生这种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评价。
       
        其次,科学科组各年级教师在教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布置学生完成画思维导图的作业。通过思维导图的完成,可以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合成系统的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学会学以致用。

老师们也可以从思维导图上可以及时地看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法,及时地点拨巩固,及时记忆,减少记忆负担。
        以往教学评价经常采用二值判断,即只在“对”与“错”上评价。开放的思维导图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情况作出多元评价,提供多把尺子,关注个性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繁”与“简”、“难”与“易”、是否有改进的可能等等。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从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综合评价。
        再者,在日常的科学课程结束之后,科组老师们根据单元课文的内容,布置切合实际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作业形式。比如在讲解《骨骼、关节和肌肉》里面,布置一道“解剖全鸡翅”的作业,让学生在解剖的过程中认识到骨骼、关节、肌肉及它们的作用,懂得身体里每个结构的重要性,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再例如,当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可以让学生从厨房中取材,进行简单的实验来对比课本所说到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伴随的变化。如把酱油、醋溶解在水里,观察它们的变化,判断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些小实验取材容易,现象明显且有趣。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最后,我们结合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喜玩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我们的身体结构,通过《制作肺呼吸模型》、《提取指纹》、《指纹画》、《制作手骨模型》等一系列有关身体外部、内部的模型制作,感受生物多样性和身体的神奇。并且通过《设计功能型防疫口罩》、《制作病毒模型》,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在此次疫情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设计各种功能型的防疫口罩,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珍爱生命。
    这些作业取材容易,提交简单。可以在智慧校园网上传,还可以在照片墙展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论,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这些作业可以把课堂中的实验迁移到家庭生活中,打破了课堂的限制和疫情期间功能室使用的限制,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完成实验和学习,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总之,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本、新的理念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以作业为切入点,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建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在评价的过程中实现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
        [2] 蒋琳.教育探索.《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
        [3] 周振华.《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