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优化管理方法与施工技巧张荣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张荣延
[导读] 钢筋是工程建设中很重要的材料之一。
        摘要:钢筋是工程建设中很重要的材料之一。钢筋优化下料就是通过对大量待加工钢筋进行筛选比较、优化组合,达到更多地节省钢筋原材料的目的,其优化目标值是使用的钢筋原料最少。钢筋下料不是一项完全独立的工作,它和其他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在钢筋下料前,钢筋翻样人员必须提供准确的钢筋配料单。钢筋配料单经过汇总,整理成钢筋台账,作为物资部门钢筋进量的依据。钢筋下料完成后,涉及已加工钢筋的标识、吊装、安装。下料过程中的余料、废料的种类和数量需要物资部门及时汇总、清退。优化下料涉及到的部门及工序众多,每一道相关工序,每一个相关部门都可能是影响下料工作成败的因素。
        关键词:钢筋排版下料;损耗;控制措施
        引言
        在工程施工中,即使工程设计合理,也无法避免钢筋下料浪费的现象。在工程设计中,预算定额规定的钢筋损耗率一般为2%~3%,而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损耗率远大于定额的规定,钢筋浪费较为严重。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如何提高钢筋利用率,降低钢筋损耗率,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能力与考验其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工程项目总承包方不仅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下大力气对项目成本进行优化控制,其中,钢筋下料的优化问题尤为重要。
        1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
        有些工程建设项目处于山丘区中,工作环境艰苦,施工难度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社会、自然、人为等干扰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过度计划常常会出现差距。设计中小调整表现不可预见性,使得施工库存材料变化较大,必然导致钢筋的用量不断出现调整变化,所以要按照PDCA程序与措施,紧紧加强动态控制。计算机软件系统在设计中尽管可以利用,但是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中,很难找到实用而快速便捷的方法,真正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难以实施解决。钢筋用量繁多,标准成型钢筋品种多样,钢筋现场接头加工也有多种方法,各种受力条件有其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加之要满足规范要求和施工放样图纸需要,对钢筋接头要求也有多样化,约束条件较多。工程施工中要经常比对月进度报表,根据结算报表和库存材料定期进行统计,总结钢筋下料的优缺点,基本要保证施工场地利用率在85%左右。而目前施工企业在钢筋下料中基本还是依靠钢筋工日常的经验,利用率自然是很低的,迫切需要采用优化方法下料以降低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目标。
        2现场钢筋排版下料有效控制措施
        2.1钢筋选择进料法
        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所用的钢筋进料越长越好,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钢筋下料时最大限度避免出现短料,减少废弃短头浪费情况,有效减少焊接量,另外在连续接长时减少接头。但就施工现场实际来讲,需要用到的钢筋长度不等,一般要求采用比较短的整尺钢筋进行下料,其短头最少或者是零,基于以上,在进行钢筋采购时,可根据工程下料单组合排列以及施工现场实际,合理选择钢筋使用长度。举例1:A办公楼中的大梁需要用到型号为Ф25的钢筋,下料长度为9.83m,显而易见,采购长度为10m的钢筋,浪费的短头最少。举例二:B办公楼中的基础桩主筋需要用到型号为Ф12的钢筋,下料长度为:2.23m×4=8.92m;2.23m×5=11.15m,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选择采购长度为9m的钢筋,主要做法是每根基础桩主筋下料长度为9m/4=2.25m,将其中一层钢筋长度剪短2cm即可。举例三:C框架楼共计两层,其使用的柱筋需要与焊接长度相对应,在框架楼二层地面,已经预留出足够长度的钢筋接头,第二层层高为4.4m,因此,在进行柱筋下料时使用长度应与层高相同,对这部分不需要考虑浇筑后搭接的余量,因此,通过在9m整尺钢筋上截取4.5m长的钢筋进行对焊,这样做使得三层地面预留出的柱头比二层地面相比多10cm,不会对二层主梁钢筋位置造成影响,因此选择9m长钢筋最适宜。

举例四:在进行基础主次梁焊接时,其接头最多不超50%,基于此,在大梁主筋起头,除采购12m钢筋之外,还应该采购一半9m钢筋。更正:不是只有12m钢筋为最优采购选择。
        2.2相乘计算钢筋
        举例:E标准层主梁主要用到型号为Ф25的箍筋数量3000个,平均每个箍筋料长度为1.9m。调直机没有大范围使用前,进行盘条加工主要是利用绞磨或卷扬机将其调制,然后利用大剪子将长料钢筋随意切断,最后进行箍筋截取,以上加工方式会出现大量短头浪费。而正确加工方式应先将盘条调直,计算五个箍筋长度为1.9m×5=9.5m,将调直后的钢筋上截取共计600根9.5m直条,之后截取长度为1.9m箍筋,不会出现短头浪费。更正:应先根据箍筋下料规格计算选择截取9m钢筋或12m钢筋。相加计算钢筋:举例:F基础大梁需要用到型号为Ф25的钢筋,长度分别为5.7m和6.2m,需要用到的钢筋数量相近,施工现场有12m钢筋,经过计算需要用到的两种钢筋总长为11.9m,显而易见,在一根12m钢筋分别截取5.7m钢筋和6.2m钢筋各一根,这样做比分别截取两种钢筋,可有效减少短钢筋头。
        2.3一步到位钢筋下料
        举例:M小区中每栋住宅外围需要设置明柱66根,而且柱顶在住宅一层檐子底部标高在2.05m位置封顶,要求对每根明柱配置6Ф16钢筋,当前需要在基础共层中进行钢筋下料。在进行实际下料时,人们通常是将每根明柱柱筋甩出防潮层以上,并采取错开的方式进行搭接,然后再进行一层施工时接长钢筋下料,这主要在于住宅不同于框架型建筑,只是将柱子竖向剖面图展示出来即可,因此人们对于住宅防潮层以上柱子继续根据以往的方式进行下料,若认真查看住宅防潮层以上柱子,就会发现在明柱柱筋甩出防潮层以上的柱头与柱子顶端相距1.36m,基于此,可在柱筋下料直接从基础到顶端,长度为3.4m,一次性完成下料,这样做有效减少接头问题,同时也避免加密箍筋。另外在进行柱骨架绑扎时,将所有箍筋全部绑扎完,可以节约劳动力,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4钢筋损耗控制
        作为钢筋混凝土组成的一种主材,钢筋有其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其在隐蔽验收后无法观测的特殊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安全及今后的运用,如果设计施工不合理不仅带给工程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对钢筋进行优化配置的关键,还是要根据设计图纸来核算钢筋实际长度与数量,这也是减少钢筋短料接头产生的有效措施。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工人为了施工方便以及容易通过质检,断料时往往比规范或图纸要求长几公分。对于钢筋工程量较大的工程,由此造成钢筋的无形损耗也极大。因此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钢筋下料及加工过程的审查监督制度,下料过程中在要求的范围内严格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减少钢筋的损耗。钢筋在下料、断料过程中的单根钢筋损耗往往只有几公分,对于用钢量巨大的工程来说,若能降低这些不必要的损耗,其综合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现场中,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对需要使用的各种规格钢筋进行组合排列后,从中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根据规律选择比较适合的方法进行下料,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最大限度控制施工现场钢筋损耗。
        参考文献
        [1]黄运财.梁柱节点处钢筋绑扎质量控制[J].福建建筑,2019(5):25~27.
        [2]杨丝丝,王慧敏.如何做好房建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27).
        [3]谢贤阳,程正茂.钢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