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变得愈发严格,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施工的成效性,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固性,采用可靠的结构设计技术是关键所在。当前,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变得日益普遍,但我国在该技术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单一,加之该技术中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施工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开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时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将其完全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若处理不当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为同类型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分析
0、引言:
当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成熟、应用广泛的施工技术,已经在提升建筑物抗压、抗震及承载能力方面显示了其突出的作用。当前,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仅能防止建筑物混凝土松散、裂缝问题的产生,还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为进一步探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建项目的应用问题,本文将对其概念、房建施工中应用必要性及具体应用展开分析,以推动我国房建工程质量水平的上升。
1、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难点
1.1所需材料价格较高
预应力混凝土所需的高强度钢筋与普通混凝土使用的钢筋不同,该钢筋具有强度大、密度小的特点,因此价格相比于普通钢筋较高。在使用该技术前,需要计算好相关的成本,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工程无法如期进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2技术负责、实施难度高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材料结构技术,其工序复杂,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多数的技术人员缺乏经验,且对于相关处理工序的掌握程度不足,导致最终混凝土技术实施不完善,存在结构缺陷、性能不足的情况。所以,企业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察工作,确保整个流程准确、有效地进行。
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的上拱度不易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制梁其内部具有预应力,一旦存放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梁的结构发生变形,出现梁上拱的情况,会直接影响直梁的工作。一部分预制的上拱梁,会受到预应力的影响出现拱度的变化,导致梁的物理参数和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影响其正常性能,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阻碍。
2、房屋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内涵及优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广并积极应用的一种创新型建筑技术,该技术是指在建筑结构构件中经常产生较大荷载拉应力的部位,提前以混凝土预加压应力的方式,使建筑结构构件处于人为的压应力状态,从而使其抵御外界荷载所引起的大部分或者全部拉应力,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建筑构件,避免结构裂缝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自二战后兴起以来,已经被较好地引进并应用到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当中,并有效地提升了建筑结构性能、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特别是在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中的利用,更是大量地节约了钢材、减轻了结构重量、提高了建筑结构的耐高压、耐腐蚀性能,因此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3、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工艺的关键技术
3.1钢筋布置
要确保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强度符合工程要求,应根据钢筋自身功能差异性合理布置好钢筋。在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钢筋布置时,一般包括架立钢筋与受力钢筋两种方式,在进行具体的组装、绑扎、焊接工序中,为确保钢筋布置合理性及有效性,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架构设计要求操作。
在布置过程中,为避免钢筋布设中出现失误,应事先标注好预应力筋位置。在预应力筋焊接之前,应确保成品钢绞线无磨损、弯曲等质量问题,严格检查施工原材料规格、尺寸等,将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捆绑之时,应确保固定架位置的精确性。完成绑扎之后,在波纹管内放置预应力筋,且以人工单根穿束形式铺设,避免波纹管受到预应力筋的破坏与影响。确保预应力筋按照水平方向平顺放置,且在波纹管上方部位开20mm直径的孔。
3.2前期准备
要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前期的准备工作,前期工作越充分,后期工作的开展也会越顺利。在正式施工前,施工方首先应对所有参与工程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将安全理念铭记于心;其次,对施工中所使用到的设备等进行细致、全面检查,确保无故障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最后,在施工现场事先放置安全标志,叮嘱所有工作人员在施工中佩戴安全帽。对于张拉环节的施工,应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作业,中途不得随意更换。做好原材料的检查工作,严格把关质量问题,所选择的材料应从正规厂家处购买,并出具相应的合格证书以及检验报告等内容,材料进场前也需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测,在确保达标后方可使用。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设置支架与模板,结合现场的地基承载力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处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在支架搭设方面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模板的安装也应符合要求,并事先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后期调整。
3.3材料进场阶段施工质量问题预防
针对进场阶段的材料质量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和把控:1)为预应力钢绞线、钢丝进行力学实验,确认其质量是否合格。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从同一个产品批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逐个试验。对于力学检验结果中合格的钢绞线、钢丝,应进一步进行除锈处理,若依然存在严重锈迹,应避免投入使用。同时,检查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的反复弯曲次数、抗拉强度是否达到行业规范要求,若不能达到要求的,应避免使用。2)检验进场的波纹管,仔细检查进场波纹管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按照质量检验标准检查波纹管质量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避免进场使用。3)检查锚夹硬度、外观及使用性能。对进场的锚夹进行质量检验,尤其是对于其硬度、张拉性能的检查,若锚夹有裂开的现象,应更换夹片或锚环重新进行试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避免进场使用。
3.4孔道灌浆质量的把控
作为现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施工环节,孔道灌浆必须要合理控制好灌浆材料质量,确保其流动性符合施工要求,且确保其泌水率不超出规定范围。在进行孔道灌浆作业过程中,应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具备熟练、规范的施工操作水平,为确保灌浆密实效果良好,应在操作过程中安排专门的质检人员进行质量监督。施工完成后,应严密观察孔道是否存在空隙过大及露筋状况,若存在,应及时进行补浆。若孔道灌浆量不够,应使用手动泵对浆体进行补充。
结语
总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相比一般混凝土,能更有效解决大跨度、负荷承载压力大的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问题,尤其在减少混凝土裂缝、破碎、建筑性能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将更加完善和先进,并更加适用于现代房屋建筑施工。本文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念、房建施工应用必要性及具体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力图为推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更多房建施工项目中的成熟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海鹏,程冰清,窦铁生等.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损伤破坏及防治措施[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5):36-39.
[2]马富山.浅谈预应力现浇箱梁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