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张道莲
[导读] 小学生对于各种活动有极强的向往之心,在活动中,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摘要:小学生对于各种活动有极强的向往之心,在活动中,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对课堂充满乐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见识。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因为热爱活动而喜欢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活动;数学认知能力
        将活动教学法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学到有关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类活动中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多样的活动,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学的活动。
        1.结合实际,精选活动主题
        数学知识是生活的具体反映,脱离实际生活而进行的数学活动最终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进行相关的活动。一方面,活动主题的选择需要契合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主题,让活动成为学生思维的触动源;另一方面,活动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小节内容后,笔者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喜欢的书籍,然后每个小组将调查到的数据整理成扇形统计图。如此,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负责采访班级的几个同学,他们分工明确,合作有序,很快完成了活动任务。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调查的机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记忆。
        2.结合学情,构建竞争活动
        竞争心每个人都有,适当的竞争活动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简单性,所以在课堂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够突出。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为他们设置一定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经过笔者的讲解,学生们基本很快掌握了该节的知识内容,但是在课堂的后半场,笔者发现学生有不耐烦的心情。于是,笔者决定通过竞赛的活动形式来活跃课堂的气氛。笔者为全班学生出了二十道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

笔者为学生规定计算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完毕并且计算结果正确的学生将会获得笔者颁发的奖品,而被奖励的人数只有五个名额。如此,在笔者喊了“开始”的口号之后,学生们快速开始计算,期间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不可与其他同学商量。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味,也符合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依据内容,提倡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要简单很多,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掌握所有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数学活动,尤其是动手操作类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手、思维绑定在一起,拓展学生的见识,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的有关知识体系,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发展能力提供帮助。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笔者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具体的分针、秒针的转动情况,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之后,笔者将提前准备好的几块闹钟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通过拨弄时针、分针、秒针的方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期间,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提出具体时间进行操作的形式,比如五点十分,小组内成员要将时针指向5,并将分针指向相应的位置。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学生们的兴趣十足,每个学生不仅对钟表进行了清晰的认知,对具体的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认知也更加具体了。除了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拨弄操作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手进行实际的掂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中,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知识记忆是抽象的,而如果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掂量,让学生实际参与到课堂中,则将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由此,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是对数学知识的生动再现,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基本。
        综合而言,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阶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更深刻。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和数学的知识继续进行研究与创新,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确定活动的方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特点,要为学生提供竞赛或动手操作类的活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感知。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因为爱上活动而爱上数学学科,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毕渔民,王玉文.构建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02):12-16.
        [2]黄翔,童莉.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8(01):40-43+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