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张亚凤
[导读]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型、探究型的学科,
        摘要: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型、探究型的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实际操作和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数学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能力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因此,如何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数学教学的质量成为了现阶段数学改革的关键目标。情境教学法是当前使用频率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超越文字内容,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本篇文章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强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感,从而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有效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将抽象化的教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能够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增强数学核心素养。情境创设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提出问题、组织游戏等等都是可思考的方向,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和特点,辅之以最适合的形式,从而保障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科而言,知识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性。而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这些知识进行了排列,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阶段学到适合的内容。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适用于当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凭借这些了解又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情况。这时,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知识探索,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势必要联系到之前学过的“认识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梯形图形,并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还认识这一图形吗?能否说出这一图形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这时学生就会根据之前所学,讲出梯形的特点。师:“结合梯形的这些特点,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通过这一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二、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各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游戏都是不可抗拒的因素。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投入感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其中,从而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在创设游戏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清游戏的辅助作用,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模糊了教学的真正内容。例如,在讲授《加与减(一)》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一找”的小游戏。

教师分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卡片,上边标有1-9中的任意数字以及加减号,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出示一个数字,让学生通过三人组合的方式,得到这一数字。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能力的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
        三、创设故事情境
        数学虽是一门抽象型的理性学科,但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数学小故事。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恰当地补充一些史实故事,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还能使学生了解这一理论的形成背景和过程,从而对这一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能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自由创造故事,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消除公式定理的枯燥感,丰富整体教学的内容。例如,在讲授《确定位置(一)》这节课时,师:“八戒和大师兄进城化缘,两人决定分头行动。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八戒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于是,他拿出了大师兄画给他的地图,你能帮助八戒找到大师兄吗?”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强化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数学知识,而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既能从学生数学的角度入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这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并通过得到的结果对事件进行推测和判断。在实际生活中,对数据统计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教授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学校要为学生订做新的校服,为了增强学生对校服的满意度,学校觉得校服的颜色由学生做主决定。那么如何做决定呢?思考有效的方法并在班级内进行试验。这一情景十分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就会通过统计数据的方式得出结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力度,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但情境教学法的兴起时间并不长,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也在逐步完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清这一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了真正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周春华. 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 教育观察,2019,8(14):117-118.
        [2]郑瑞雨. 以情境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 学周刊,2019(2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