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江丹纯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江丹纯
[导读] 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混凝土结构是工程建筑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对建筑的结构进行构建,工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如何根据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合理优化成为新型施工技术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工程建筑的建设基础之一,稳定、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能为整体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建筑的质量,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领域的稳定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分为多个环节,各环节内的施工技术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中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建筑的支撑结构和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2)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得到提高,只有建筑工程的外观防水性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正常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从而防止出现漏水问题对居住人员造成影响;(3)相比其他技术,其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关键要素,是施工建筑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有效性,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环境情况,按照建筑施工整体建设要求,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全过程管控,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使其符合各项技术参数的要求,做好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的温度与应力控制,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等。
        3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因素多种多样,均可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须针对各类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合以往工程实践来看,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混凝土结构原材料和配置方法。原材料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若是材料质量不合格,那么施工质量必定也是不合格的。同时材料在配置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缺陷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受到负面影响。其二,人为因素。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许多人为因素也会导致质量缺陷的出现。如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开展作业,为了图方便,随意更改施工工序,缩短施工时间等。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没有按规定采取养护措施等。其三,环境因素。现代工程建筑施工的周期较长,一般会经历多个季节,在一些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施工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高温和低寒天气下,混凝土会在温度的影响下出现不利反应,对施工作业带来不便。
        4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4.1合理选择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热化、混凝土自缩或者外界因素等影响将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等建筑质量问题,为了有效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必须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主要是对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等主要原料的选择以及为防止混凝土变形、开裂而添加的粉煤灰等外加剂的使用等,要根据建筑施工各项要求,做好混凝土各项原材料的配比值计算,分层次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做好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严禁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施工质量问题。


        4.2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应保障浇筑工作的持续性,一次性进行结构浇筑;在浇筑前,施工者需进行混凝土的持续搅拌,避免混凝土出现较长时间的闲置,并在浇筑前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在浇筑中应重视钢筋、模板等结构的施工,控制好浇筑搅拌、振捣两项工序,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进行作业。
        4.3温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于温度的反应十分敏感,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是需要重点控制的一项因素,只有维持合理的温度,才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在具体施工中,温度控制应从混凝土材料配制入手,对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设置,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或是适当添加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做好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搅拌要均匀,且适当加水,避免内外温差过大。此外,浇筑作业尽可能的选择温度较高的天气,有效利用结构的自然散热,或是对浇筑厚度进行适当缩小。在气温较低的天气,混凝土浇筑之后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4.4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首先应当对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合理比例的配制,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材料开展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最佳的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施工人员还应当结合试验结果严格落实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操作,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实际状况在混凝土材料中适当加入一些添加剂与配筋,配筋的合理使用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并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的强度,而添加剂的使用则能够始终将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形变控制到合理范围之内,避免裂缝的出现,提高施工质量。
        4.5模板拆除技术
        在模板拆模工作中,施工者应严格遵循先支后拆和后支先拆的施工顺序,充分考量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间。此外,施工者应重点考虑混凝土结构中的重点部位及承重部位,先拆非承重性的结构模板,后拆承重性的结构模板。在浇筑环节,需要将承重部位标出,要保障非承重部位结构强度达到2.5MPa。
        4.6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工作对于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材料养护以及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材料养护,顾名思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合理保护、保管。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配比,不易存储过多的混凝土材料,因为在过长的存储时间后,材料会出现变质、损坏等情况。另外,对材料的置放环境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指的是在建筑环节结束的前段时间,首先拆除模板,其次对墙体进行有效的检查,检查是否出现裂缝等情况。在浇筑结束的两天后,对直接裸露的墙体进行保护,从而有效避免墙体损坏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结语
        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较为重要的。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施工技术也是工程建筑施工内一项常见、重要的施工技术。各项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安全系数,最终影响到工程建筑本身的质量及使用性能。建筑从业者应当将混凝土结构的多类施工技术重视起来,以技术、实际需求为参考,制订合理的施工规范及流程,保障各技术的运用合理,为工程建筑施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学,李维维.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智能城市,2018(9):178.
        [2]丁健.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14):246.
        [3]钮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9,32(8):99.
        [4]勾立颖.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