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许德平
[导读] 探析剖宫产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剖宫产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疼痛评分为(2.98±0.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更加确切,不仅可以缓解产妇疼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人性化护理;疼痛程度;母乳喂养;并发症
       
        剖宫产是妇产科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分娩方式,在处理各种早产、难产、高危产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然而,在剖宫产手术后,产妇易出现切口感染、尿潴留、腹胀等并发症,导致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不佳。所以,在剖宫产手术中,必须采取恰当的护理方法,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以此促进产妇产后快速恢复。基于此,本文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予以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产妇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为(28.12±3.13)岁;最短孕周36周,最长孕周41周,平均为(39.01±0.78)周。实验组产妇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为(28.07±3.21)岁;最短孕周36周,最长孕周42周,平均为(39.11±0.75)周。对于一般资料而言,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详细说明剖宫产前后有关注意事项,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及医院环境等情况,嘱咐产妇保持良好的睡眠,并指导产妇合理饮食、活动等。实验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即(1)术前护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及其家属普及有关剖宫产手术的知识,并耐心倾听产妇诉求,认真解答产妇疑问,以此改善产妇不良情绪,做好手术准备。同时,向产妇发放围产期保健手册,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与技能水平。(2)术中护理:陪伴产妇进入手术室,将手术室温度调至约23℃,湿度调至约55%,尽量提高产妇舒适度。麻醉成功后,取产妇上肢外展位,在双臂下方垫软枕,以免术中因为上肢不适产生躁动。(3)术后护理:对产妇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并注意产妇子宫收缩与阴道流血状况,定时对宫底进行按摩,以此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淤血。如果产妇子宫收缩乏力或阴道流血量比较大,应马上进行缩宫治疗,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术后6h,协助产妇取半靠卧位,以此减小切口张力,缓解疼痛,同时按摩腹部,以免腹胀。术后24h,若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应拔除尿管,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排尿训练,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加快肠蠕动,降低尿潴留发生风险。此外,密切观察产妇切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药物,以免切口感染,并叮嘱产妇翻身、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缓解牵拉疼痛。针对产妇疼痛程度,采用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进行缓解,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干预。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技巧、优势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此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并发症(腹胀、尿潴留、切口感染)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产妇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向软件SPSS 20.0中输入本次研究数据,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用x2值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产妇疼痛评分为(2.98±0.65)分,对照组的(4.57±0.73)分,比较差异显著(t=10.24,P<0.05)。
2.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7.78%(44/45),对照组为84.44%(38/45),对比差异显著(x2=4.35,P<0.05)。
2.3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近些年来,剖宫产率越来越高,尽管能够有效治疗妊娠并发症,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如果围产期护理不到位,就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影响产妇产后恢复。目前,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模式,充分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能够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提供恰当的护理服务,以此改善产妇身心状态,降低并发症,缓解疼痛,加快术后恢复[2]。在人性化护理中,通过术前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认知,从而予以积极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通过术中护理,可以指导产妇取恰当体位,提高产妇舒适度;通过术后护理,能够及时发现产妇异常情况,从而给予对症处理,以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加快产妇产后恢复。本研究显示:实验组产妇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有关报道[3]十分相似,由此说明,人性化护理实施效果十分理想。
        综上所述,剖宫产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缓解产妇疼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206-207.
[2]张超.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护理工作中的效果研究[J].家庭医药,2019,(9):338-339.
[3]黄红香,刘慧琴.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1):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