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COVID-19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护理工作体会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杨蝉,夏巍
[导读] 探讨COVID-19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COVID-19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方法 通过对本科收治的1例COVID-19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护理与防控措施,总结出临床经验。结果 本例患者因COVID-19住院,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通过严密防控措施,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事件。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院内交叉感染;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COVID-19主要的传播途径。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生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而且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由于该菌耐湿热环境,且对普通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鲍曼不动杆菌严重影响着院内危重症患者的健康。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院内患者一旦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不仅会增加住院费用,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好转,延长住院天数,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给患者与医院均造成严重的损失。了解并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鲍曼不动杆菌传播途径,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对2020年2月我科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患者院内交叉感染防控措施进行个案护理回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情介绍
患者,男,42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于2020年2月6日收入我科,入科时,体温38.7摄氏度。CT 检查提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改变。新冠状病毒核酸RNA检测—鼻咽拭子:2019nCoV核壳蛋白基因结果阳性(+),2019nCoV开放阅读编码框1ab结果阳性(+);降钙素原:1.210ng/ml;血常规:白细胞4.15109个/L;中性粒细胞79.10%;淋巴细胞12.00%;嗜酸性粒细胞0.00%;中性粒细胞计数3.28109个/L;淋巴细胞计数0.50109个/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0109个/L;予以抗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米卡芬净钠等)、抗病毒(盐酸阿比多尔、α-干扰素等)、高
流量呼吸湿化对症治疗。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1.2主要治疗经过
    2月16日患者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氧合指数低于66mmHg,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患者目前具备气管插管指征,电话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告知其患者目前高流量湿化治疗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情况下血氧饱和度、氧和指数欠佳,存在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有气管插管指征,患者家属表示理解病情风险,并同意气管插管治疗,立即于床边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于2月22日患者痰培养提示多重耐药菌:耐碳青霉烯鲍不动杆菌。
2 护理工作体会
2.1病区设置
    我科严格按照《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及定点传染病病房的要求建设。科内利用隔离板及原有的基础设施在医院院感办公室的指导及监督下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域,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无交叉,标示明确。各区之间设置缓冲间,科内缓冲间为清洁区通往半污染区、半污染区进入病房污染区的缓冲通道。并使用双重推拉门,各个通道院感办派专人看守,为进一步达到隔离、防护的相关要求,科内各区内均设有消毒室、更衣室及垃圾处理室。

消毒室内备有空气消毒机、各类消毒液、紫外线灯与消毒喷雾等。派专人每天检查消毒仪器设备工作状况,并及时更换消毒液。在污染区内设有医技工作间(检验及X线)、消毒处理室及垃圾处理间。采取单间负压病房隔离,各个单间病房配有电话、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热水器,呼叫系统、手卫生设备及独立的卫生间[1]。各个区域分工明确。
2.2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关于医院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及多重耐药相关隔离制度对空气、地面、物体表面、患者的分泌物及排泄物、生活物品、生活垃圾、医用垃圾严格消毒。根据病区特点我们还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4次,每次2小时。无人房间每日紫外线灯照射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缓冲间配置空气消毒机及紫外线灯。②境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消毒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纸巾彻底擦拭消毒,每日2次,清洁工具包括抹布和拖把应专室专区专用,使用完后将清洁工具用双层垃圾袋密闭封装,袋上标注“特殊感染”后再送至轮换库。③诊疗器械、器具、用品的消毒:听诊器、输液泵、血压计等常用物品每次使用后采用1000mg/L含氟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纸巾进行彻底擦拭消毒。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以1000n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特殊用品如呼吸机管道等立即以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采用双层白色塑料袋包装密封,袋上标注“特殊感染”,立即电话联系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处理。④患者的标本应放入带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双层标本袋内,标识清楚,密闭送检,做好交接记录。
2.3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①严格做到三级防护:穿工作服、防护服,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次性帽子、乳胶手套、鞋套。原则为:标准预防+飞沫隔离+接触隔离。②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③采取特级护理措施,做到专人专护。若无条件应严格先诊断护理其他病人,最后诊断护理多重耐药菌患者。④手卫生应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执行。卫生手消毒时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洗必泰(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冠状病毒,不建议使用,应使用含氯、酒精、过氧化氢等手消毒剂。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2.4物品专用
    对于能做到专人专用的物品尽量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用后立即消毒。
3 工作安排
护理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分明。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域。各区域工作互相独立,又相互协调合作。各区域分别安排消毒班、感控班与组长班。分别负责各区域的消毒工作、院感监督及具体工作安排。清洁区内设有外勤班,负责科内对外的联系工作,保障科内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使用弹性工作排班,护士长及组长每天根据具体工作量对各班人次进行调整,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确保科内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此外,治疗班负责病区内所有配药工作;责护班负责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采取专人专护,避免交叉感染;消毒班负责病房消毒物品的清洗及消毒工作;清洁班负责防护用物的补充及其他外来物品的传送。
4 结论
   COVID-19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二者都对生命及健康都造成严重的威胁,轻者可引起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相关感染,重者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严格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控工作就变的尤为重要。应严格把握各个环节,做好病区建设与设置工作,做好个人防护,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各区,各班分工明确,严格落实责任制,重视院内感染防控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将院内防控工作坚持到底。保障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贾琴,刘迎春,李红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隔离病区工作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0):33- 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