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支持,进一步为患者的病情改善提供帮助。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66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个性化护理支持,分析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为78.8%(26/3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JKOM评估量表对比上,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得分为(75.6±10.3)分,对照组则为(68.9±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支持有助于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情改善,从而达到预期的护理治疗目的,具有可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和膝骨性关节炎都属于骨科疾病,且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人群。特别是在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该疾病患者的人数增多,并且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给予更多医疗服务支持。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66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进一步探究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的病情改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66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区间在50-74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56.6±3.5)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1.3)年。在入院后对患者登记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个性化护理支持,首先则是给予患者心理认知干预,对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表现、治疗措施进行讲解,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纠正,帮助患者意识到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并减轻患者的治疗压力。此外对于老年患者,其记忆力较差,容易忘记服药,这也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多提醒。
特别是在饮食上,以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为主,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膝关节的保护。在运动锻炼上也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方案制定,如针对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有明显差异。对于急性期可集中训练股四头肌,而缓解期可注重膝关节屈伸练习,注意锻炼的频率【1】。此外,可以对患者实施关节腔内注射辅助干预,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病情控制。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随后则对患者采用JKOM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康复结果评分。
1.4统计方法
对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治疗疗效上为计数统计,在JKOM评估量表上为计量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为78.8%(26/3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JKOM评估量表对比上,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得分为(75.6±10.3)分,对照组则为(68.9±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环往往有膝关节疼痛、僵直【2】,对患者的行动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多数骨性关节炎患者则伴有骨质疏松症问题,这就更容易引起患者有骨折风险,由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提供病情改善的有效方案。
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其方案包括中西医以及辅助治疗,而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注意事项,并加强自我护理意识,提升护理治疗的配合度。此外,对于出院患者也要进行嘱咐,如不要久站、频繁上下楼,并进行定期复查检查,关注病情变化【3】。还要控制好体重,开展必要的运动锻炼,在家属的监护下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个性化护理支持有助于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情改善,从而达到预期的护理治疗目的,具有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荣. 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03):327-330.
[2]王精明,王爱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治疗护理方案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3):458-462.
[3]陈美华,陈红卫. 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观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5):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