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张峰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第8期   作者:张峰
[导读] 本文分析了当代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讨论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常用的关键技术手段,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了参考。
        摘要:框架结构是新型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中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代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讨论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常用的关键技术手段,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FRAME
STRUCTURE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Abstract:The frame structure is a new type of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many aspects is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contemporary building structures, discusses the key technical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of building projects.
Keywords:Construction; Frame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0 引言
        作为当今建筑行业中的核心技术方式,采用科学框架结构符合人们对建筑结构的多样化的刚性需求和心理需要。框架结构的构架组合自由、质量轻便、便于施工,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原料,其梁柱有利于定性,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同时对装配式整体结构施工较为有利,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作业时间。总的说来,建筑平面较为自由,具有灵活的特性[1]。
        为了工程活动的经济性,作业过程中必须针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施工,选择合理的框架结构。作业时综合利用上述特点可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
        近些年来,框架结构的研究显著,各个学科领域都有涉及,主要研究是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从1994年至今有上千余篇论文研究框架结构,其中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研究2006年后有显著增加。如图1所示[2]。

1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类型
1.1 半现浇框架结构
        为了控制工程成本,现场浇筑作业必须依赖于实际状况采用半现浇框架结构,采用预制的方式对模板进行制作。这种操作可以满足模板需求较少的要求,且混凝土的浇量也较小。但其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缺陷,整体性还有待加强,实际作业中较少采用这种方式。
1.2 全现浇框架
        为了对工程原料做出合理安置以及方便作业所需,就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全现浇框架,且作业时必须加强原料分区管理[3]。全现浇框架结构的优点较为明显,例如:工程进行中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相比于半现浇框架而言,整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但是作业模板过大,工程活动的工作量较大,在合理控制工期方面存在不足。
1.3 装配式框架
        为了在作业场所以焊接装配的形式进行作业,就要采用装配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的形式作业模板大,因此施工时工作量也相对较小。但是此方法在抗震能力上存在缺陷。
1.4 装配整体框架结构
        考虑到装配整体框架结构具备作业时对模板需量较小的优良特点,同时在整体方面性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且抗震能力优越,该方式在工程活动中被大量运用。
2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经典的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依赖于钢筋混凝土对承重梁柱进行浇筑处理,利用之前提到的预制轻质板材对房屋进行装配,相比多高层建筑,该结构其优点优越。作业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基本操作,认真贯彻施工环节所需的技术方案以以及专项施工措施。对模板、支架等的装配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工程活动的形式、载荷等技术指标,以确保各步骤施工作业的质量。
2.1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1 基础模板安装技术
        做完垫层以后还要对水平基础进行测量计算,主要是对各边线的测量计算。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模板的整体硬度,增强其可靠性,加大载重能力。其载重性能预期施工负载和载荷呈正相关。
        基础侧模安装需控制正交角,综合考量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控制误差在3cm以下。采用加细水泥砂浆对垫层处理,并对模板底部缝隙进行填充,以保证不会漏浆,最后还要运用通线对边线进行校直。
2.1.2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立杆作为主体结构模板的主要支撑体系,必须保障其位于平面上,上层模板和支架作业之后一定确保足够的负荷能力,以防主体结构坍塌。下层楼板支撑系统要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支模工具要进行合理处置,全面固定作业完成前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2.1.3 模板拆除施工技术
        模板拆除应合理科学的进行,遵循最初部分最后拆除的原则。此外,要重点承重部位最后拆除,即先拆支撑部位再拆方木模板。拆除工作中还要及时处置拆掉的构件。
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做好钢筋梁柱结构节点精准定位工作,钢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整体质量,工程活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对钢筋图标以 1:1的比例进行处理,构建综合指导机制,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彻底改善工程质量。
        施工时要做好箍筋框的固定工作以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和管理落实到位,处理好实体放养位置特征和模型,改良款框架定位,运用平衡机制达到优化调整的目的。另外还要注意钢筋位移,提升工程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3 结论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方便自由,其延展性强。框架结构设计中各环节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综合诸多非线性水平、垂直荷载的影响,科学分析设计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孟林.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3):3-4.
[2]孙芳. 建筑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A]. 《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7:2.
[3]王洪健,程欣欣.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主体施工技术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13(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