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潘中华
[导读] 摘要: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项目实施的环境特点,浅析在建设中理念和程序的重要性.并思考项目实施的一些问题。
        黔东南州交通建设发展中心  贵州省黔东南州  556000
        摘要: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项目实施的环境特点,浅析在建设中理念和程序的重要性.并思考项目实施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实施;理念;程序;重要性;思考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需求,大量县乡低等级公路正在逐步改扩建为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由于受特有的施工环境制约,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就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二级公路G211台江至南宫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抛砖迎玉,浅谈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些体会。
        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的特点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是在充分利用老路和必须保障现有通行条件基础上下进行提升改造的,不同于新建公路,工程施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工期短促性特点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施工有维护交通的工作负荷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车辆在临时的简易路面上行驶,颇为艰难。工期越长,道路维护的工作量越大,而且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多,,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施工成本。因此,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工期非常紧迫,一般为1-2年
        (二)管理双重性特点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施工全过程都处于边紧张施工、边维护车辆畅通的复杂环境,始终存在施工进行和车辆通行之间的矛盾,管理工作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保障交通正常运行,特别是在雨季和节假日施工,双重性的管理工作难度更大。
        (三)施工半幅性特点
        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中,应以线路中心线为转轴,一侧进行施工另一侧车辆通行,即半幅作业半幅通行的方法来解决施工和畅通之间的矛盾。
        (四)临时过渡性特点
        所谓过渡,是根据工程不同施工阶段,要保证每天的交通流量逐渐从老路过渡到改扩建后的新路上包括从路基、路面的左(或右)半幅过渡到右(或左)半幅,从老路的沥青路面过渡到简易路面以及最后的新建沥青路面纵向前后过渡,以及横向交叉或平行过渡以等。其间要修筑临时路段和铺装简易路面,这些临时工程的工作量及日常维护相当繁重。
        (五)社会公开性特点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旧路的改扩建是在日夜维护社会交通的环境中进行,所以施工的全过程都是自然公开的,始终处于社会监督之下。施工管理水平、质量、进度和畅通安全等,随时受到舆论的监督。
        二、改建扩建工程的建设理念
        (一)质量保证意识
        公路建设者都有共识:工程的根本就是质量,质量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管理水平。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一旦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后果是严重的:不但施工单位要承受返修工作和经济损失,企业信誉损失巨大,同时业主单位和公路主管部门以及当地行政区域也将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在质量问题上目标和利益是共同的。质量问题应防患于未然,关键在于工程建设各方不断地强化质量意识和加强质量保障措施。
        (二)畅通安全意识
        工程施工期间必须树立畅通安全意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维护车辆正常通行。修路不能断路,施工不忘交通,畅通必须安全。当施工进度与畅通安全之间发生矛盾时,要把保证车辆畅通放在首位。由各施工单位成立组织项目建设保畅领导小组,聘请专职保畅人员,保畅人员上岗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要开展协勤岗前培训,培训全部合格后,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备注在各施工保畅地段,确保道路畅通。
        (三)强化管理意识
        职能管理机构与技术密集型的施工作业团体之间的组合,必须强化管理意识。

以合同条款为守则、技术规范为依据、经济效益为杠杆、工程监理为控制纽带,着重现场动态管理。
        三、施工程序化管理的重要性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以特有的施工环境和条件显示施工程序化管理的重要性。程序化管理具有能保证车辆畅通、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及时矫正工作偏差和提高投资效益等作用。
        (一)程序化管理的概念
        程序,就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过程排列的工作步骤,或按有关章程、规程依次安排的工作。施工程序是指公路工程施工阶段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前后相继、承前启后的工序。程序化管理是对施工程序的系统化(系列化)管理,它的内涵按作用性质可分为:决定性程序(起关键作用或有决定意义的)和手续性程序(一般执行性的或技术性的);按项目内容可分为:现场施工程序、施工监理程序、质量管理程序、工程变更程序、进度控制程序以及计量与费用支付程序等。
        (二)程序化管理的特点
        施工程序化管理应具有科学性、固定性、连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首先,程序的编排应该是科学的,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优化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确立程序的固定性,在实施过程中的相对稳定,非异常情况不可改变;程序应具有连贯性,它是施工个阶段各环节按一定顺序前后衔接、连续作业,即缺一不可,又不能顺序颠倒;最后,程序应具有实践性,即可操作性,能明确、具体、形象、直观和操作方便。
        (三)程序化管理的实践
        在施工各个阶段,施工单位要编制并执行相应的分项工程施工程序控制,如路基土方施工程序,旧路填挖施工程序,路面基层施工程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程序等,从而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良好状态。
        (四)程序化管理的基础程序化管理的基础是项目管理和施工技术规范化
        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结合项目实际,编制印发具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参建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落实监理制度,坚持以“签认”和“亮牌”作为主要控制手段,实行每道工序的《开工报告》、《质量检查单》和《中间交工证书》的三环节控制,对违章作业或不按程序操作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合同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下达“质量或施工问题通知单,限期整改;坚持以施工质量现场会为主要形式的例会制度,及时校正程序化管理工作中的偏差。统一印发“材料试验”、“质量检验”、“施工监理”和“工程计量”等系列表格,作为施工原始记录;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专职人员,场地仪具和管理制度三落实;坚持以试验指导施工,以规范强调操作,以数据评定质量和以书面签字做工作往来,为程序化管理提供依据。
        四、思考
        (一)施工保畅难度大,设计考虑不足,相关保障措施简单、粗糙,相关保畅费用预算不足,给现场施工保畅带来较大难度,需额外投入大量报畅费用,但由难以纳入工程变更,造成施工成本增大,增大施工单位施工成本控制难度,甚至存在压缩其他实体工程费用的隐患。
        (二)设计阶段应安排足够的设计周期,以保证设计的深度和精度要求。现有项目存在压缩设计周期现象,这对于保证设计的深度和精度十分不利。只有保证充分的设计周期,才能减少设计文件中的漏、差、误,避免在施工中大幅度变更工程,这对预算包干和控制投资也是有利的。
        (三)对于高边坡、高挡墙和沿河桥梁基础施工,施工单位要结合征拆及公路保畅情况,科学、合理编制及调整施工组织计划,避免在雨季实施,这样才能不加大施工难度,才能不发生额外的施工措施费用,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成本。
        五、结束语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既要抓紧施工,又要维护交通通行,须要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强化意识,按程序化管理,确保施工及交通保畅两不误。
        参考文献 :
        [1]儒商文化公司,项目管理现用现查.北京:中国建材工出版社,2004:106—201.
        [2]张素华,贵州省二级公路建设管理中心 ,《甘肃科技》2008年第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