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网改造的深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智能电表的普及大大提高线损正确可算率,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降低台区线损,已经成为当前供电企业公用台区线损管理的重要目标。特别是2013年智能电表普及后供电企业公用台区线损管理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台区线损管控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供电所;台区线损;治理措施
引言
通常情况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实施会影响到供电所台区的线损问题。就管理工作而言,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技术更新相关问题、抄表工作质量好坏,另外还有运行维护工作实施的质量。当前农村电网改造正在实施,配电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线路负载和绝缘水平也获得提升。但是管理问题对台区线损却产生了较多的不利影响。
1乡镇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问题
1.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乡镇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较为明显的是线损状况不稳定,有时台区线损率过高,线损会达到15%以上,有时在某些台区会出现线损为负数的情况。在某次调查活动中发现,某些台区的线损数值有人为改动过的痕迹,存在数据不真实的现象。又或者是线损波动大,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抄表员随意改动了抄表时间、顺序或者是路线,此时就会发生错抄、漏抄的情况,甚至有的抄表员直接估超。在确定线损指标时,存在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计算线损时使用计算方法不够科学,在设置指标时忽略科学性,确定线损指标仅仅依靠线损率,导致最终得到的考核指标实用性较低。就考核制度而言,所发挥的考核作用不够明显。导致在有些台区内员工在完成任务时浑水摸鱼。也存在部分专业部门为台区制定的任务目标实在太高,导致台区费尽力气也达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台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线损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抄表环节的规范性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如果抄表不规范,则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降低线损率十分不利。现阶段,在乡镇供电所的台区线损管理中,抄表环节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现象。比如,很多地区由于人力和财力条件的限制,抄、收由一人负责,没有实现有效分离,抄收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出现以权谋私事件的概率较高;部分抄表员的工作态度较差,存在提前抄表和延后抄表的现象;由于台区户表资料不完善和信息更新不及时,串户现象和户表无对应台区的情况时有发生;账卡错位导致临近台区存在高线损现象;临时用电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将临时用电纳入核算范围;由于乡镇供电所审查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或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检查松散,给窃电者以可趁之机,窃电行为经常发生;抄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未及时总结和反思,审核流于形式,进而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1.3用电稽查取得的工作成效不佳
审核电费和电量的本质就是检查抄表工作,结合用户以往的用电数据,核实用电数据中存在的突增突减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的措施。抄表工作存在自审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抄表人员没有在抄表工作完成之后审核当月抄录的用电数据,也没有及时与上月的表底进行比较。核算员的工作失误表现在工作不认真,缺乏对重点用户的审核,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在用电稽查和反窃电方面,问题来自于台区所辖户表资料不清晰,有可能是台区间串户。由于高、低压新装和户表存在无序调整的问题,导致户表与所属台区无法准确对应。在完成图纸资料更新工作时,不够及时。账卡错位导致相临的台区出现一正一负的较高线损。临时用电流失,没有被纳入到核算系统。在乡镇地区,常常会出现临时用电的情况,包括农田灌溉、楼面浇灌、路面硬化、地面打磨。这些临时用电有着明显的流动性、随意性特点,而且常常横跨多个台区。电量流失的原因是装表计量低,同时也会引发线损上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都会办理临时用电手续,用户也会补交电费。但是这部分收费没有被纳入到营销系统核算中,从而导致台区内线损上升,同时对线损考核的结果也造成一定影响。
2台区线损管控主要措施
2.1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加强台区线损管控,首先应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细化管理步骤。成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线损管理工作,分台区管理责任制,明确营配部门分工,指标责任到班组,考核指标落实到个人。线损管理人员每周检查台区线损完成情况,通过同期、上期的线损对比,检索出线损率异常的台区后再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降损措施。对线损分析核查,班组流转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对处理情况进行核查,以保证核查结果落实整改。并由采集系统管理员作为监测率管理联络员沟通工作。确定责任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控,建立正确可算率的日常监控,每周总结评价,每月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完成指标。优化管理流程,包括公变核查、营销核查、采集运维、现场核查、档案修改等,杜绝偷、漏电现象,确保台区与营销系统用户一致,设备运行正常等。
2.2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
制定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制度,根据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等测算结果,将考核标准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并根据实际统计结果以及负荷变化调整考核目标,以文件形式下达指标,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同时,可以将考核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内容,真正将达标情况与个人利益相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建立定期培训指导,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管理实训,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2.3提高电压质量
改善电压质量,采取无功补偿、变压器调节等手段,控制线损。低压侧合理配置无功补偿改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实践证明有时线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台区没有合理配备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不利于线损指标的完成。从理论分析功率因数在0.85~0.95之间,线损控制效果较好。尤其是对于一些非普工业用户,应严格控制其功率,提高用电经济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变压器分接开关,改善电压质量。根据电压变化范围和负载,选择损耗最低的变压器分接开关,降低电能损耗。
2.4完善营销用电普查制度,加强客户侧用电普查
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营业普查和用电稽查,重点迁移安装位置不合理的计量电表、更换破损的表箱,堵塞客户窃电的可能,严厉打击窃电行为,杜绝人情电表、关系电和权势电。通过加强表计和表箱铅封管理来防窃电措施,杜绝人为作弊现象。充分利用采集系统数据对低压台区每个电力客户的计费电能表进行日监控分析,发现异常应及时找出不合格的电能表(或计量装置)并及时进行更新改造,管好电能计量这杆秤。加大营业普查力度,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根据月度、季度线损指标,检测计量装置、用户表计、互感器的实际比率,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的弊端。
结语
线损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需要将线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供电所有责任对不合理的台区线损进行控制。供电所通过对台区日线损率的分析,及时发现产生异常线损的台区,并进行检查和开展治理工作。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影响低压台区线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类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降损措施,对供电企业实施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佘浚岑.供电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处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7(08):20.
[2]林秋景.供电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6.
[3]施红健.降线损促管理提服务———国网江苏启东市供电公司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纪实[J].农村电工,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