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4期   作者:高翠菊
[导读] 现阶段,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服务体系和业务集约融合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摘要:现阶段,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服务体系和业务集约融合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文章着重针对这部分展开叙述。
        关键词:农电;企业;人力资源
引言
        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发展战略,聚焦现代服务体系建设,以打造精英团队和“组织体系、绩效体系、能力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以“降本增效”为中心,以“激励、培养”为抓手,以“强基础、促规范”为保障,管好“人”和“事”两大要素,努力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1农电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队伍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
        农电用工队伍的组成较为复杂,绝大多数人为农电体制改革前原乡镇电管站的农电工和部分农村电工,经考试考核录用后收编到农电管理公司。实施农电正式工招聘后,拉关系走后门严重,招聘的很多农电工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用工管理的混乱,没有战略规划必然成为一盘散沙。队伍面临老龄化,服务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时常招致用户的不满,屡屡引发投诉事件。安全意识淡薄,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安全风险也不断加大。
        1.2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根据地方文件,农电用工自2003年1月起,参加所在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执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曾组织开展养老保险费补缴,由农电用工自愿选择补缴个人承担的部分。有的员工放弃补缴,有的员工与公司劳动关系不明确,加上农电用工在职时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等,造成一些农电用工退休后待遇偏低,生活困难。对在职的农电用工心理上也产生不小的冲击,容易感到老无所养,没有安全感。
        1.3管理松散,工作缺乏积极性
        农电考勤管理、供电所“坐班制”等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缺失,甚至有长期不在岗请人代工现象。近年来农电用工薪酬福利待遇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员工缺少工作热情。农电用工依靠上级下达的农维费工资计划,收入增长空间有限。阳光公司创收营利能力低,内设的工程队只能承揽少量的社会工程,不能很好地起到补充农电用工收入来源的作用[1]。
2农电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策略
        2.1围绕精英团队建设,激发员工活力
        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引导员工担当作为。明确员工任用评价标准,坚持把选好人、用对人作为对员工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评判用人的重要标准,培养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提升选人用人工作规范性,提前谋划、统筹考虑,强化人力资源规划引领,构建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人才队伍配置模型,提升人才任用的针对性。落实选人用人问责制度,持续加强选人用人过程管控,对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选人用人关键环节进行常态化督查,对重点考察事项全面从严审核把关。
        2.2加强能力体系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力
        深化全员培训考试工程,构建考试、实操、鉴定等多形式的培训成效评估机制,综合考虑生产实际、技术短板、专业前沿和竞赛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开展培训需求、培训实施“回头看”,加强培训项目过程跟踪。联合相关技能资格认证机构深化上岗资格认证。

试点开展管理人员岗位能力评价标准编制,优化技能人员认证目录,开展技能人员复合型岗位认证,强化业绩评定环节,依据员工能力评价结果、一线积分进行综合评审,确保岗位资格认证结果体现岗位能力,符合实际。提升培训服务保障水平,以支撑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能力提升为中心,切实加强企业培训设施建设和培训经费管理,提升专项培训、岗位能力评价、专业培训和竞赛集训等培训班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2]。
        2.3加强绩效体系建设,增强薪酬激励潜力
        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功能,持续优化考核指标。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根据现阶段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聚焦核心指标,通过绩效管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入推进全员绩效管理,着重深化一线班组“工作积分制”,积分量化突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技术含量”,向现场工作人员倾斜,拉大分配差距,让基层一线员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业务、专注于现场。全面落实绩效考核人责任,充分发挥考核权、绩效工资分配权和员工发展建议权,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分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深化薪酬“能增能减”,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制度,细化绩效工资结构,持续扩大分配差距,确保薪酬“能增能减”目标实现。
        2.4培育“党建+绩效文化”,形成奋力争先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党建在绩效文化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绩效文化培育,定期发布绩效案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扭转部分员工对绩效的抗拒心理,打破大锅饭问题。广泛听取基层员工对绩效体系的意见建议,开展绩效访谈、绩效管理金点子征集等活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提高绩效文化认同感,增强绩效文化感染力,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率先争先、健康和谐的绩效文化氛围[3]。
        2.5夯实基层管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访谈、经验交流等活动,聚焦一线,协助基层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促进人资专业管理更“接地气”、更“出实效”。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做到密切跟踪、持续反馈、及时纠偏。规范员工劳动纪律,常态开展考勤检查和通报工作。深入排查考勤薄弱环节,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考勤刷卡行为习惯,杜绝“无故不刷卡”“代刷卡”“假公出”等现象。坚持常抓常管,规范员工劳动纪律,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6加强人资队伍建设,开创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
        组织新上岗人资专业岗位人员加强对制度、流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进行业务培训考试,提升人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要求人资专业人员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人资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制定各专业风险防控措施。加强人资队伍作风建设,把为基层、为员工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举措和行动,进一步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开创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4]。
结语
        农电用工是电网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创收和营销的重要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给农电用工一个全新的定位,做好农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更好为农村经济腾飞保驾护航,这是当前改革环境下供电企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玉美.县级农服公司优质企业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35):38-39.
[2]蔡丽华,李晓东.新时代农电队伍建设探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17):50-52.
[3]马莉,俞红,罗大为.农电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7):58-59.
[4]郑植元,张晓虹.构建“四三五”体系的全员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5):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