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服务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童明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由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由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不仅会导致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明显下降,还会严重威胁到粮食的安全生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及损失成为各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延庆区农业生产现状,并重点针对该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提出有效的气象服务措施,以期能够为保障当地农业的安全生产,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稳步、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延庆区
引言
         延庆区地处北京西北部,介于东经115°44′~116°34′及北纬40°16′~40°47′之间,其东部邻近怀柔区,南部靠近昌平区,西部与北部分别与河北怀来县及赤城县相互接壤。全区总面积为1993.7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山区、平原与盆地等多种类型,延庆区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表现出水资源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延庆区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玉米、谷子、大豆、苹果、葡萄及药材等各种作物的种植与生长。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加剧变化,北京市延庆区气候也发生异常变化,与此同时该地区干旱、冰雹、暴雨及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由此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巨大。其中农业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敏感的领域之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干旱、冰雹、暴雨与大风等天气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歉收,严重时还会导致农作物绝收,进而使民众的经济收益显著降低。因此,做好延庆区农业气象灾害的服务工作,对于保障农作物安全生产、确保农作物优质高产,增加民众经济收益,进而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延庆区农业生产现状
         延庆区是北京市的农业大县,大面积的耕地仍然选用以往较为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而现代设施农业的面积仍然比较小。玉米作为延庆区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占到延庆区耕地总面积的74%。除此之外,延庆区还种植有谷子、黍子、马铃薯、甘薯、高粱等多种杂粮及药材、蔬菜、花卉等作物,不仅具有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还表现出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
2延庆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1干旱灾害
干旱是北京延庆区最为常见、持续时间最长且影响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之一。由于北京市三面环山,山前迎风坡及山后背风坡的地形地貌导致北京市部分地区旱涝灾害差异显著。其中延庆区到官厅水库一带位于背风坡,其降雨量较少,进而导致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且较为严重。
据统计,1959-2017年延庆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59.2mm,而1981-201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34.9 mm,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并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进而严重影响着当地农业的正常生长。北京延庆区发生春旱与夏旱的频率较高,由于春季多风,早晚温差大,增温快,以春旱最为严重。春季正值农作物返青及春季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干旱必然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播种与出苗,进而导致夏粮的产量明显下降。夏季干旱现象发生时往往会导致玉米等农作物的叶片出现枯黄、卷曲萎缩等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其正常抽穗,还会导致其大幅减产歉收。
2.2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也是延庆区最为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据统计,1959-2017延庆区年平均出现冰雹2d,有些年冰雹会出现5、6d,在有些乡镇冰雹出现的频率更高,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其中冰雹日最早出现在1980年4月10日,最晚出现在1991年9月23日。夏季出现冰雹日数最多,占到年冰雹总日数的71.9%。冰雹灾害出现时往往表现出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及危害严重等特点。冰雹自高空下落时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而且还往往伴随有强降雨、大风等天气现象,不仅会严重摧毁农作物,使农民猝不及防,甚至还会直接威胁到人畜的生命健康安全。若冰雹直径过大还会严重损坏正在开花结果的玉米及果树,甚至还会导致作物颗粒无收,并使当地农民蒙受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2.3暴雨灾害
延庆区降水分布极为不均。据统计,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汛期的6-9月份,其中以每年7-8月份降水量最为集中,这一阶段的降雨量在全年总降水量中所占的比例高于50%,且表现出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及危害严重等特点,有时24小时内会出现100mm甚至200mm以上的强降水。暴雨灾害发生时将会导致低洼处的农田出现大量的积水,若土壤水分过多往往淹没农作物,导致农田当中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肥力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减缓。还会导致农作物茎秆出现腐烂、病虫害滋生等现象,最终导致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明显下降。
2.4大风灾害
         大风也是延庆区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延庆区大风天气大都集中在每年的4~5月份,经常出现10级以上大风,山区有时风力能达到12级,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还会对当地的农业安全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大风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当风力较大时往往会导致大棚的棚架出现变形、扭曲等现象,甚至还会掀起棚膜,进而严重损坏其中的基础设施;(2)大风还极易导致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出现大面积的倒伏,还会折断农作物植株,进而阻碍其正常生长发育;(3)大风天气现象发生时还极易出现暴雨等强对流过程,使农作物出现内涝,进而严重影响其品质与产量。
3气象服务措施
3.1培养民众防灾减灾意识
延庆区气象局应当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使当地民众能够了解与掌握该地区多发气象灾害的原因、影响及有效防御措施,使民众能够充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准备工作,进而尽可能减少多发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及损失。例如:春玉米选用抗旱、抗倒伏品种,合理节水灌溉,增肥地力等。
3.2积极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延庆区气象局应当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大力开展全方位的跟踪气象服务,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广播、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及时将农业气象预报信息传达给民众。其次,还要积极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气象服务人员参加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既能够提升工作人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还能实现气象信息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进与更新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并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力度。借助适宜的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与人工防雹作业,以减少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延庆区气象局还应当强化与农业、水利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积极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改造。首先,应当系统化地研究农作物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各种多发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以期能够为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还要重视农田基本建设,积极植树造林,改善土壤结构,以优化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建设水库、排洪渠及防洪堤坝等工程,以大大提升干旱、暴雨洪涝灾害的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婷婷,王猛.北京市延庆地区苹果种植气象条件及灾害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100-101.
[2]梁丽珍.浅析大同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J].南方农机,2020(5):227.


作者简介:童明(1967-),男,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研究农业气象方面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