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中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胡允群
[导读]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还能为实现乡村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山东网瑞物产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还能为实现乡村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主要阐述了乡村景观融入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必要性,并对其融入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旨在为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入策略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审美需求日益提升,优美的风景园林设计可以为城市增加独特的风采。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一定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在满足人民审美的要求下,也要充分发挥园林设计的实际作用,当前我国园林设计师需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在园林设计的具体应用中,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设计理念,加强审美需求与实际作用的融合。
        1乡村景观概述
        1.1乡村景观定义
        乡村景观主要指的是我国乡村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等元素综合特征。乡村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乡村景观要素是劳动人民长期辛苦劳作生活的结晶。自然景观主要是指乡村的自然景色与独特地理风貌,人文景观指在乡村背景下人们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信仰等[1]。
        1.2乡村景观特征分析
        总的来说,乡村景观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区域自发性。乡村景观所产生的地区具有随机性,与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有关,大部分乡村景观属于无意识产物,在人们自发的条件下产生。(2)生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开发与保护乡村景观。在近几年的大力开发下,许多乡村景观已经被改变,但仍然保留了绝大部分的乡村风情。(3)协调性。在乡村中,生产劳动是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乡村,众多景观与人类生产劳动活动具有协调性。(4)人文性。不同乡村景观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因此,乡村景观不仅是优美的景色,也是独特的人文情怀[2]。
        1.3乡村景观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乡村景观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生产价值及环境价值。在我国众多现代化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对乡村景观的选用更多注重其历史文化意义以及信仰价值的传承。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分析
        2.1保护以规划融合原则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保护乡村景观。同时,融合乡村景观与园林设计时,要注意保留传统的乡村景观特色文化,同时,要加强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如在设计时,要尽量避免破坏耕地,减少破坏当地的河流,避免改变当地川字型的小溪等。同时,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2.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设计时,不只局限于乡村景观的元素设计,可以考虑适当加入园林设计的元素与私人园林设计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园林建设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同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3]。
        2.3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园林建设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并完美融合这些乡村景观,体现当地的独特性。因此,在进行园林建设时,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要体现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出园林建设的积极意义。同时,在进行园林建设时,要注意保护当地的民风民俗。
        2.4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在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中融入乡村景观。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要思考乡村景观与园林设计的呼应点,考虑其整体设计风格。只有结合乡村生态景观与园林设计,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具有文化底蕴的园林风光。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策略
        3.1保留乡村历史文化特色
        从某方面而言,乡村景观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在此过程中,与城镇区域相比,某些历史文化在农村地区得以完整保存,因此在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时,不仅要将自然景观融入其中,此外还要保护好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切实保障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扬。一方面,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可通过采取借景手法,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从乡村基础出发,直接应用部分乡村景观,从而在保留乡村景观原始面貌的基础上,让人们充分体验到田园化的风景,最终为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时,还可在设计规划中融合不同景观,从而在保障乡村内在景观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基础上,满足了社会群众的多样化功能需求[4]。
        3.2注重乡村景观的农业特性
        在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时,基层产业机构的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需明确了解乡村景观从某方面而言拥有着一定的农业特性,因此在将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为从根本上体现其农业生产特性。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可根据农田建设发展要求在园林中增设农业发展体验区,从而在保障城市园林农业特色的基础上,让城镇居民切身体验到田园自然生活,以此来帮助其加深对农业文明的理解,最终为提升整体生态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对农业体验过程进行扩大的过程中,由于城镇居民自身的生活压力过大,因此设计人员还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增设各个场馆,在确保园林景观更具乡村特色的基础上,为充分调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
        3.3确保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周遭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给国家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避免再次出现上述问题,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时,应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保证其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在保障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的基础上,为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4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积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优美的园林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休闲的空间。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许多人对于乡村景观十分怀念。对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们,风景园林的建设逐渐形成多元化,使其艺术气息异常浓厚。将农村气息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体系,为园林艺术的创新发展开创了先河,将田园化的城市生活从人们的想象变为现实生活,促进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深层次上来讲,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我国自历史以来的“农耕文化”、“农业大国”的体系保留了更多的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工程建设不是那么简单,需要融合多种形式与城市环境。不论是从工程前期的设计规划、收集材料,还是到工程后期的质量检测、投入使用,对现阶段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都是极大的考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小不同的问题,对整体工程的影响程度非同小可。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从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等方面入手,结合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才能促进乡村景观和风景园林的融入。
        参考文献:
        [1]成振瑜.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中国园艺文摘,2015(10):139-141+160.
        [2]赵东燕.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现代园艺,2015(2):83-83.
        [3]付振忠.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现代园艺,2016,000(022):85-85.
        [4]钱莞菁.浅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09):3954-39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