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马珍珍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马珍珍
[导读] 摘要:现状园林建设中,进行园林设计时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为园林注入了现代化元素。
        身份证号码:13043219890224XXXX
        摘要:现状园林建设中,进行园林设计时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为园林注入了现代化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能够充分的应用现代构成理论主要有两部分原因,一是从本质上说园林设计和现代构成都同属视觉艺术,都是对事物形式美进行表达,并且现代构成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和园林设计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要素能够相互对应。二是园林设计本身就属于现代构成学科的一部分,现代构成能够直接影响到园林设计,本文从多方面对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园林树木;园林建设;作用
        园林树木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优美的树形、丰富多变的枝叶花色及奇美的果实和由此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韵美越来越受到造园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1概述园林建设的涵义
        园林建设是指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休息、游览场所而进行的绿化、景观建设和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其具体内容除公园、庭园的设计、建造外,还包括古迹名胜地的绿化,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环境的绿化,道路、广场和滨河、滨湖、滨海地段的绿化,城市中以防止污染或保持水土为目的的防护绿地营建和废弃地绿化,森林公园和郊野休养区、疗养区的建立与绿化,对天然风景包括古树名木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修整与利用,以及植物园和动物园的建设等。
        2探析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2.1优化生态环境
        (1)造氧。
        树木是环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通常1hm2森林每天可消耗1t二氧化碳和730kg氧气,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于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1/15hm2树林每天释放的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
        (2)是阻挡和过滤粉尘
        城市空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植物的叶片可以将其吸收解毒或富集于体内而减少空气中的毒物量。同时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相当一个滤尘器,可以使空气较清洁。各种树的滞尘力差别很大,如桦树比杨树的滞尘力大2.5倍,而针叶树比杨树大30倍。一般言之,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黏液者均有较强的滞尘力,例如柳杉、槐树、白毛杨、丁香、枫树、柑橘等。夹竹桃也是最能抗污染的植物之一,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样具有较强的抗性。
        (3)减噪功能
        树木是绿色的隔音墙。噪声是一种物理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枝叶茂密的树冠和表面粗糙的树干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减作用。声波遇到坚硬而平整的建筑物表面,就会受到强烈的反射,而一旦遇到森林,就像皮球落在松软的沙滩上,不会反弹。交通要道的绿化带,对降低汽车噪声具有明显的效果。林带宽20~30m时,汽车噪声可降低10dB;40m宽的林带,可使噪声降低10~15dB。位于市区或特殊地段(如铁路、公路沿线)的住宅小区,应在四周营造隔音林带,充分利用树木来减噪。杨树、柏树、香樟、女贞等的减噪功能都很好;另外,园林树木不仅能滞尘、杀菌,消除噪声,园林树木在城乡建设中还有防风固沙、美化绿化和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作用。
        (4)对温度的影响
        由于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致使气温逐年增高。城市热源集中,温室气体浓度较高。

热岛效应严重,而且已经严重干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正是说明树木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树木降温主要通过树木的遮荫和蒸腾作用来完成,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耗热。枝叶茂盛的树木能过遮挡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同时组织绿带内和地面向外射出的长波辐射。为游人提供纳凉的场所。蒸腾吸热是树木降温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测定,一株成年树木一天可蒸散400千克的水。树木蒸腾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取自周围环境,导致气温下降。
        3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保护策略分析
        (1)科学合理配置树种。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园林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物共生原则、循环原则以及竞争原则。有些树木为对营养空间的争夺,从体内分泌放射出对相邻树木具有一定杀伤作用的有毒物质,这就被称为相克。还有一些树木由于习性之间的互补,体内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利用的,并且和谐共处,这被称为相生。在每个树种之间,环境以及树种之间是存在着相互联系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利用树种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要避免相克的树种进行搭配,以免人为造成病虫害共生的环境调节。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树种互利的这方面,种植相生的树种,以此来增加树种之间的合作共存以及互利互惠,进而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园林景观设计时的植物要求品种多样化以及结构复层化。在园林植物中,对于不同的病虫会危害着不同的树种。在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搭配时,必须要了解病虫害的寄主范围以及活动规律等,防治病虫害的转主危害以及交叉感染。要根据环境的不同尽可能的选用不同类型的树种,并且要增加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能力,以此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要尽可能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以丰富多样性来形成多层次的绿色空间,具有着一定的结构、功能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复层结构。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园林的景色,同时也能够预防以及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在具体的配置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特征,从而使不相同的树种都能够有着适应的生长环境,进而组成一个协调、稳定以及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同时也能够增强树种自身的调节能力以及增加树种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最终实现生态的调控。经过实践证明:只有物种多样性才能够有生态稳定性,只有生态系统稳定,才能够更好的抵抗病虫害。在一些城市中,大批量的单一种植杨树以及国槐,进而导致杨树舟蛾类食叶害虫和槐树天牛类蛀干害虫危害就比较严重。
        (3)园林景观设计要求注重种苗本地化。种苗本地化主要指的就是植物种子以及苗木选用的过程中时,尽可能在本地进行相应的选取以及培育。对长途调运植物种苗的数量要尽量的减少,跨地区以及跨生境采挖移植野生植物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针对目前来说,应该减少大树进城和南树北调的现象。本地采收的一些种子以及培育的苗木,在一定程度上经过耐性、抗性的考验,在进行播种以及栽植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之中,对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园林景观它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生态系统,由于受人为因素的高度干扰,在进行植物种类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乡土树种的推广和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进性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科学合理地植物配置,把各种园林植物有效的组织在一起,不仅要构建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还要构建安全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东燕.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商情,2015(21)
        [2]丁余龙.解析景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魅力中国,2016(48)
        [3]李娟.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中国绿色画报,20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