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也相应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电力行业当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电力技术的创新提供了保障,如今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于电的依赖性是越来越高的,为了进一步的契合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也相应的做出了一定的改进,智能变电站随之出现,在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人们的用电安全等的方面都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智能变电站自身的运行模式是比较复杂的,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便随之凸显出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针对于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问题来进一步的做出优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来确保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针对于当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来做出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探究出更合理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优化
智能变电站的出现,对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旦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的话,那么将会直接的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人们的用电安全,所以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继电保护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合理运行,那么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就要相应的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采取更为多样化的措施来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加以优化,这样一来当智能变电站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处理,避免由于事态的扩大而导致更大损失的产生,并且还可以相应的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一、当前智能变电站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智能化的水平比较低
就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来说,起步的时间是比较晚的,因此在建设的经验和建设的技术等的方面也会相应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今我国大多数的智能变电站就是在原有变电站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者扩建施工而形成的,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当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建设,总体来看智能化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往往需要使用很多的设备数量,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极大的影响到了变电站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导致了变电站的自身的智能化不足,其建设也难以契合相关的标准要求[2]。
(二)设备接口连线不合理
各种智能化设备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所以难免会导致不兼容的连接线和端口,从而给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安全检查的时候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大。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高耗能和接口终端比较多的问题,这样设备在日常工作运行过程当中,就会更容易产生故障,也给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增加了不利影响。
(三)环境对电磁设备影响比较大
如今在智能变电站当中,电子式互感器的很多零件都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却导致了很多设备的性能由于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受到了一定的干扰,这样在进行数据测量工作的时候,电磁设备也会相应的出现一些误差,这对于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从而给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而导致了运行故障的产生[3]。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优化的措施
(一)关于运行状态下的继电保护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问题的话,那么将会给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采取适合的技术措施来确保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在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的状态下,要结合维护方案当中的相关内容,来对变电站内容的输电线路和各种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维护,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避免智能电网出现运转风险,对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来说也可以进一步的加以提升。在进行继电保护优化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继电保护的系统功能熟练的掌握,既要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还需要实现系统配置和设施的优化[4]。当智能变电站是处于一个运转状态下的话,可以对主保护定值进行设定,这样一来如果智能变电站的变动没有太明显的话,那么相应的变动数据便会被纳入到保护定值当中,使得智能变电站的变动不会太过明显,进而为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要对开关设计和硬件设备分别进行保护,通过更为合理化的继电保护措施来保证智能变电站合理化运行。
(二)关于间隔层的继电保护
就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来说,可以选择两重配备,集中配置后备保护,从而得以实现继电保护运行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对于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来说也会相应的起到一定的提高。操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的时候,需要对临近线路维护的重要性加以重视,确保其可以和实际的操作环境相契合,关合闸的处理方案也需要更为合理化的进行制定,进而得以在更大的程度上确保整个变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当智能变电站处于继电保护状态的时候,需要针对于整体电压来展开继电保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继电保护可靠性优化,还可以应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当前所使用的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大多都是采用电缆采集数据模式的,所以说借助于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的话会有一定的时间优势,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调配的话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启动,这样一来就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三)关于变压器安全稳定性强化
如果智能变电站处于一个长期运行状态的话,就要将电压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这有助于确保电力系统运转的安全性。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是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的,由此便导致了电压出现了忽高忽低的状况,由此便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使智能变电站也无法稳定的运行,这时就需要及时的调整变压器,在进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强化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设置配电保护分布式配置,促进变压器继电保护运行方式的优化,这样就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确保变压器承受压力的有效分散,避免由于变压器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而全面的提升继电保护的安全稳定性[6]。此外在后置装备继电保护实际运转的过程当中,相关的操作人员还要相应的借助于几种配置的方式,对于电力运行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结语
综上,就我国社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想要确保智能变电站的日常工作的话,那么还需要对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加以重视,在确保智能变电站当中继电保护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来进一步的对继电保护技术加以优化,如今我国整体的用电量是不断增加的,为了更好的契合这个发展的趋势,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相应的得以重视,从而使智能变电站可以更好的为人们的日常用电所服务,并且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宁,王琛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保护可靠性优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7):308-309.
[2]尚书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分析[J].魅力中国,2019,(51):466.
[3]邬媛多,陈艳旗,辛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288.
[4]闫喜鹏,管雪源,姚金刚.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分析[J].科技风,2019,(26):190.
[5]林浩明.探讨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大科技,2019,(28):87-88.
[6]冯燕闯.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及其配置应用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