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王学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4期   作者:王学
[导读]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在对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结合目前的发展需求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在对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结合目前的发展需求,对实际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是尤为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使用性能和安全发展需求,对浇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引进最为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够加强各个细节的严格把控,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拓展以及创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引言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同时此项技术的应用还能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程度和可靠程度。然而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释放热量,进而会出现在较短时间内体积变大的现象,之后在冷却的时候又容易出现裂缝。针对此项问题,施工人员应该做好施工现场的温度和单次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控制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建筑的稳定程度和安全程度。
1 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水灰比和水泥强度
         水灰比依照字面意义去理解,主要是指水与水泥的调配比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灰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承压能力。一般情况下,水泥强度与水泥粘结力、混凝土强度及水泥石强度往往成正比。如果水灰比过小,混凝土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大,空隙越多,便会导致整体强度受到影响。
         1.2 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拌和是制作混凝土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混合程度、配比度都是重要的指标,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往往会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包括拌和的时间、拌和的温度、拌和的工具以及原材料的使用量等等。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计量不准确等问题,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会很大程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与抗断能力,所以必须要做好材料比例与水灰平衡的控制,才能够保证拌和效果更加理想[1]。
         1.3 混凝土浇筑需要连续完成
         连续性是混凝土浇筑的主要原则,在实际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浇筑出现了中断,必然会使得施工的质量受到影响。为此应当确保浇筑施工的连续性,确保浇筑过程的完整性,提升浇筑的整体质量。如果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特殊情况,必须要间断,则要确保不超过水泥材料对应的最长间断时间,保证在法规允许的时间之内完成浇筑任务,保证浇筑的质量,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2]。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2.1 3.1 材料提前选择和配比搅拌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水泥、添加剂等材料,确保能够有效调整水泥水化热,避免温缩过大产生裂缝,影响整体施工效果。
         (2)要优化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根据技术要求、试验结果,坚持科学、合理、适配的原则,满足施工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指标要求,严禁经验主义的配比。
         (3)砂、石是混凝土最重要的配合材料,要严格控制砂、石含水率和杂质、粒径等指标,确保砂、石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4)需要使用添加剂提高水泥结构状态,要严格审核添加剂的相关技术指标,切实保证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强度,有效增加整体抗变形能力。
         (5)搅拌设备设施要科学选择,合理使用,根据建筑设计的混凝土指标制定搅拌规则,明确配比、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等,严格规范地进行操作。


         2.2 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在进行基础底板、顶板、墙体以及楼梯等部分作业时经常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浇筑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通常全面分层、分段分层等是经常使用的浇筑方法。在对建筑基础底板结构进行浇筑时,需要注意浇筑厚度不能超过50cm,但采用人工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与此同时,因为基础底板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厚度,要开展大量的混凝土浇筑作业,所以需要确保浇筑工作的连贯性,同时科学合理的掌控浇筑温度,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期间由于温度的改变出现拉应力,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浇筑建筑工程底板部分时,需要有效的掌控虚铺厚度,使用分层浇筑方法开展施工作业时,需要合理的掌控间隔时间,以便于使二者之间结合的紧密性得到有效保障。浇筑工作完成之后,使用抹子等相应工具对其进行找平。
         如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裂缝时,工作人员需要依据裂缝的程度分析,采取有效施工方案措进行及时处理。如果裂缝相对细小,可以使用环氧浆液对其进行填补;对于一些较宽的裂缝需要把凿除出现裂缝的位置,同时构成八字凹槽,接着使用环氧浆液修补裂缝。
         2.3 混凝土运输、配置与振捣技术
         ①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材料的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合理地进行配置。在配置材料时,应该严格控制水泥材料、砂石材料、粉煤灰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按照比例要求合理地配置原材料,以此提升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②在运输工作中,应该采用速度较快、维护效果良好的交通运输设备,如果混凝土材料有离析现象或是分层现象,就需要开展二次搅拌工作。在实际运输期间,还需对坍落度进行检测分析,保证坍落度的数值满足设计要求与施工标准;③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明确结构与构件的位置、尺寸等,精确地进行密实度的管理,在确保浇筑施工耐久性与合理性的情况下。为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均匀度与密实性,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振捣施工技术,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技术原则,保证插点的均匀度,逐渐地进行移动,按照顺序进行处理,不可以出现漏振的现象,保证振捣的合理性。在使用振动设备的过程中,不可以将其设置在钢筋结构中,也不能出现钢筋碰撞的现象,严格地控制振动频率和强度,如果频率和强度过高,将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导致其强度不符合相关要求。
         2.4浇筑裂缝的处理技术
         混凝土浇筑裂缝会对建筑整体结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裂缝问题,必须要合理地进行处理。首先,如果裂缝的程度很小,那么就应该做好表面的清理工作,保证其干燥性与清洁度, 并使用环氧浆液进行裂缝的填充处理;其次,如果裂缝的程度很高,就要先进行凿开处理,之后采用水泥浆液修复,然后利用环氧胶材料进行修复处理;最后,如果因为气候因素出现表面开裂问题,就应该按照实际情况,使用环氧胶与浇筑材料进行封闭处理, 并使用防腐蚀类型的原材料施工,遵循因地制宜的施工原则,有效地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2.5养护作业技术
         在施工砼浇筑完成后,需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覆盖,同时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时间往往需要保持在7天左右。施工人员在开展养护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据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季节选择合理的施工养护方法,在夏季浇筑砼施工中,需对砼进行洒水养护;倘若在冬天浇筑混凝土时,因为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尽量不使用洒水的方法,需对砼全覆盖保温措施养护,确保砼无冻坏。同时还可以在混凝土养护施工中增加外添加剂等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以便于使混凝土构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等[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还关系着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运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曾光琼.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9(30):33~34.
[2]赵子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38-39.
[3]陈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30):53.
[4] 龚挥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大科技,2019,11(32):284- 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