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笔者凭借多年的施工经验和资料查询,针对隧道施工关键工序中易出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确定隧道围岩等级、施工开挖管理、初期支护、衬砌、隧道洞口施工管理和隧道防排水处理等重要环节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并从而为同类隧道施工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隧道工程;关键工序;施工管理
引言
根据具体施工的隧道的地质特性、水文情况的多变性,难度较大的隧道施工常常采用动态施工法建设隧道工程。具体操作为:根据围岩的变化,利用专业的测量手段测定围岩的实际级别,借此来确定爆破的参数和初期支护的方法。与此同时,做好各项基本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以及准时作出与质量、安全措施、工程进度和经济相关的分析资料,以确保隧道工程能够顺利的施工。通过分析隧道工程实践经验,对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管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现将关键工序管理进行分析。
一、工程概况
已知某个隧道工程项目位于浙江省,此隧道项目大体上呈直线型,其设计上分为左、右两线分离式双洞形隧道,单洞长度的长度为1412米,其中上行线为767米,下行线为700m,全线均为黄土隧道,洞身围岩为Ⅴ级。该项目所在地为沟壑地带,地势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该隧道的进出口是山前坡地带,从地形上来说相对较缓,自然山坡处于稳定状态。
二、合理施工组织管理
1、施工工序的确定及相关资源配置
(1)根据施工部位的不同(下导、上导、二衬、仰拱)相关负责人应确定隧道进场后的施工工序,并仔细编制工序所需的人员、设备、小型机具等资源配置,报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审批通过后,及时配置相关资源,务必确保现场施工的进程,以免延误工期。
2、各个施工工序时间节点的控制
(1)为保障在既定工期内完成该工程,隧道进场后相关责任人应在工程正常施工后,及时确定各工序施工时间,报领导审核批准后,对隧道每个工序的管理人员及班组现场交底。
3、隧道进洞开挖控制管理
隧道入口孔施工质量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过度掘进增加了充填体的体积,另一方面,如果充填体不好,就不可能保证支护与周围岩石的结合,从而降低了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掘进不足会影响隧道的宽度和二次衬砌的厚度,从而对质量和安全构成风险。
(1)选择合适的断面开挖方法,选择方法应以周围岩石类型为基础。
(2)严格的地质预测。超前地质预测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掌子周围的岩石和地形的分析,为开挖、机械设备的选择、支护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它应该被用作设计巷道掘进的基本方法。
(3)爆破控制技术。在隧道施工中,隧道安全得以保证的第一关就是爆破控制技术。在隧道爆炸的特殊情况下,不仅是根据施工计划中规定的周围岩层水平确定爆破参数,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隧道开口面积越大,爆破对围岩就会产生更大的干扰,支护和初始支护效果越好。爆破作业,测量放样准确,钻孔布置要均匀。经过彻底的爆破试验,可以验证残余爆破孔率符合标准要求,并可及时调整。
(4)控制好超欠挖和断面尺寸。若周围岩石变形或较弱,则应根据实际测量值计算储层变形和支护沉降,为调整截面尺寸和避免偏差不足提供依据。
4、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管理
为了降低衔接过程中损失的时间,提高隧道的施工进展,隧道施工单位应当制定衔接过程中相应的管理措施,并确定相关责任人(项目主管,隧道负责人,隧道的值班人员,隧道设备操作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
(1)项目主管的职责是检查隧道架子队的《工序写实表》,发现的问题并解决,最后在《工序写实表》上签字确认。
(2)隧道负责人的职责是查看《工序写实表》,负责及时分析和解决值班人员报告的问题;负责分析解决各个工序间的衔接问题,班组交接是否及时,人员数量是否充足等,在《工序写实表》中记录,同时签字确认。
(3)隧道的值班人员的交接班要符合相关规定,《工序写实表》及设备运转记录填写完整;在值班过程中,若出现设备故障的问题应上报机械管理部门进行修护;负责在上个工序结束前的50分钟告知下个班组做好进场准备,掌子面不许无人施工。
(4)设备操作员须在施工现场进行交接,在交接过程中,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表,并经值班人员签字确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必须在休息时间及时进行,不得在工作时间进行,以免干扰施工现场的施工。
(5)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值班人员的规定,接到值班人员的通知及时到达现场;施工现场及施工机械、工具的竣工,必须在施工完成后10分钟内完成;施工机械、工具必须提前投入使用,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修理。
三、各工序阶段的安全管理
1、洞口段的施工安全
一般来说,隧道开挖时地质条件较差,由于浅埋偏压等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大,估算好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第一阶段建设应在雨季和雪融化以外的安全时期;在建造挖空的水管之前,应使用排水沟排水,以避免破坏地面植被土壤的稳定性。
2、 洞内外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安全
为保证地下隧道工程的质量,保证各项操作完成后该项目是安全的项目,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工作标准执行。为了实现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密封目标,有必要对现有的密封系统进行改进。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密封性通常占主导地位,而泄漏堵塞则占辅导地位。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注意地下水的排出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后续施工处理提供有效参考。无论是隧道内还是隧道外,永久排水还是临时排水系统必须严格保障隧道排水系统施工安全质量。根据排水系统安装的原则,无填充物的不透水膜表面应光滑平坦,无凸起,安装时应适当控制松弛程度。铺设完成后,应进行详细试验,以确保符合标准。
3、防水及通风
防水和通风也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主要困难。防水密封性可以由向混凝土中添加不透水材料,实现自防水。现阶段的排水处理方法有:建立辅助排水通道,改进塞子和塞子注入技术。渗透到表面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应根据地形条件等,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渗水,也可用可填充的表面喷涂、硅和其他方法来处理地表水渗透。地下水渗入要及时确定水的来源和形式,通过分析以以确定适当的方法,例如用混凝土衬砌注水,必要时用化学分组防水等。同时还应该更加注意的是逆坡排水的问题,应尽可能在逆坡施工,同时采用辅助导坑方式排水的方式,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水沉降。必要时可在雨季设置一堵墙,通过排水系统排水,以防止入侵和安全事故。水由收集器收集,泵用于抽水。在通风方面,通过湿钻、掘进过程中频繁喷水和频繁机械通风,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排气通风系统,减少了粉尘。
四、效果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要及时总结工作的完成情况以提高下一步的工作效率,保证工程如期完工。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以及现场记录,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隧道质量问题,并对其控制和及时的调整。对隧道在开挖、支护以及衬砌中所用的全部材料进行分析,并和设计、定额数量进行对比,这样做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生产力现状。例如,对铜隧道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施工和性能进行详细的调查,可以初步估计目前该项目的成本水平和企业的施工水平。通过确定工作流程,隧道左、右洞顺利贯通,项目得以成功完成,实现了预期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管理的关键在于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管理,关键工序管理的成功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所有的质量和安全条件,并控制所有类型材料的消耗情况,只有这样才会方便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及时记录、严格把控以及健全的查询体系,是高效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分析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