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项基础的学科,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想要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需要确保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活动更具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造性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造性;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
引言
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对实验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真理,并且具备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综合的提升。
一、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的课堂实验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学校和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对其进行完善和整改。
第一、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很多教师更多的关注语数外的课程教学,导致小学科学的课堂实验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占据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大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学习小学科学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学习质量低下。
第二、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在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和分配的时候,没有给实验活动安排充裕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学生都在进行记笔记,回家后还需要做作业,将课堂上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导致学生对小学科学的热情不高,不能意识到学习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意义。
第三、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不具有针对性。很多教师对教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的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的因素,导致教学的实验活动不具针对性,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中的内容,缺少对实验活动进行设计的思路和意识,导致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不利于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开展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然后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通过亲自动手进行试验,观察科学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进行《杠杆的科学》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分别将一捆作业本撬起来,让学生感受这两个过程中的不同。学生会体会到后者比前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利用这种方式作为课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导入正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课堂当中。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就是探索和创新的开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
比如,在进行《大气的压力》这一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向学生演示“马德堡半球”,将两个半球合上,然后将球体中间的空气抽干净,找几名学生进行试验,让学生分别站在球的两端将球向两边拉,再找更多的同学进行试验。最终即便全班同学都出动了也没有将两个半球拉开,这时候学生就会在心里产生巨大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拉不开一个球体呢?”、“怎么样才能将它拉开?”,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心里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也为对课程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提升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小学科学的实验活动的时候不应该盲目的进行设计,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保证实验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另外,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脱离真正的实验目的。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小组的分工进行合理地安排,保证实验的有序性。首现,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并且对每个小组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划分实验任务或者在实验中充当的角色;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合理的安排实验过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中是必要的,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揭示事物的本质,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保护我们的牙齿》这一课程的教学的当中,教学目的是需要学生掌握牙齿的构造和龋齿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这堂课程的实验活动不容易实现,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注重口腔卫生的后果,口腔中的细菌会逐渐侵蚀原本干净整洁的牙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将原本复杂的知识简化,让学生对抽象的科学道理进行更深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裴蕾.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初步尝试[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72-73.
[2]施中华.创造性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83.
[3]王晨光.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改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