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艺术的班 主任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李芳青
[导读]
        流年驰隙,转瞬就在这三尺之地耕耘了二十八载,其中连续十四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兼班主任,辛酸苦累于我是小事,高考成绩才是大事,但高考成绩并非努力了就有,有时候即使努力了千百倍也不一定有成绩,矛盾、压力、责任、无奈等等有时真的可以压垮我们的身躯,窒息我们的心脏。
        作为高中班主任,在作出选择的那一刻起,就要自觉承担这些矛盾、压力、责任,甚至还要承担无法及时照顾病老的父母、陪伴年幼的孩儿的痛苦与煎熬。因为我们干的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项事业,付出、奉献、牺牲是再正常不过的,我们只能“带一棵心来”,不准“带一根草走”。作为班主任,如果汲汲名利之心太重,如果牵挂太长,如果情绪太多……就不能胜任这神圣而纯洁的教育事业,你的教育也必然走向失败。从多年在第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教育的最佳境界是你不求分数时,而学生的分数高了;你不求名气时,而名气来了,这就是“无为之为”的境界,也就是班主任的魅力。
        那么如何做一位有魅力的班主任呢?班主任的魅力体现于日常的言行、思想、学识、道德、情操等等方面。在此我粗浅地谈谈我之陋见。
        一、以真爱换真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言:“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知。”每接一届新生,我就跟学生承诺:“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妈妈、朋友。相遇是缘,相逢是福。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日子,我爱你们胜过爱我自己和我家人。”一旦承诺,就必须付诸行动,否则,会失信于学生。
        我在农村寄宿制高中任教十几年,内心五味杂陈。当时我们学校规定就餐标准:女生每月80元,男生每月100元。这是恰恰吃饱的费用,有个女生每月总是瑟瑟缩缩地交给我30元,并且钱都是零零碎碎汗渍斑斑,我私底下与她沟通,但下月依旧如此,第三个月下旬,我悄悄地去了趟她家乡,走访了其邻居:年迈的爷爷、奶奶,病重的父亲,瘦削的母亲,年幼的弟弟,破败的房子,土砖垒的凳子……从此我每月在她的饭卡上多输30元,并淡定地跟她说:“我跟学校反映了你的情况,学校每月补助你30元,不过这是特例,不要跟任何人讲。”这“特例”一直坚持到她高中毕业。这事到现在也无人知晓,当然也包括这位学生。
        2008年汶川地震,出了个“范跑跑”,当时很多人问我:“遇到这种生命攸关的事,你会怎样做?”我回答:“没有亲历这种情况,我无法确认我的内心,不过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一定会选择‘谭千秋’,而不是‘范跑跑’。”没过多久,我们学校的变压器在凌晨5点钟左右突然起火,当时我睡宿舍的二楼,男女生睡三、四、五楼,红红的火苗窜起老高,我穿着睡衣直往楼上奔,叫学生快起床逃离寝室,等我从五楼走下来时,我才想起家里还睡着六十多岁的母亲、十岁的女儿、一个二岁多的侄女、一个八个月大的侄女,当我想起家中老人、小孩时,全身发软,幸亏消防救火及时,没有酿成什么大的后果。
        一路跋涉,一路前行,很少或者说是不愿翻开那些过往岁月。曾经一位学生因得重病做了手术,在我家吃住就是半年;曾经一位女生被家里逼着退学时,我以学校名义给了她付清了一年的学费……这样的事,在我们大部分老师身上都有过,我不想详述,因为时至今日,我想起这些孩子,还是揪心痛。何况这些事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只要力所能及的,我义不容辞。或许是我的真诚,感染了学生,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我所带的班级永远是快乐的友爱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的大家庭。这就是爱的循环!
        真正的爱是来自心底的一种自发的行为,不需要外界的媒介,不需要标榜,就主动爱了;不需要张扬,无声无息,就自觉爱了;不需要称号荣誉,无私无我,爱就爱了;爱就是平等,不做作,不虚假,没有负担,给予尊严:这样的爱才叫纯洁的真爱,这样的爱才能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让我切实体会到真正爱上了学生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爱上自己的时候!
        二、以榜样催生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作为班主任,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如果我要用某种教育思想来培养我的学生,首先我必以这种教育思想来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其具体体现者。
        法国作家卢梭说:“没有榜样,你永远不可能成功教给学生任何东西。”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命令只会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感化人,改变人,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阅读,我一定和他们一起阅读;要求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做“四有”新人,我一定用语文明,不辱骂体罚学生,做“四有”教师;要求学生爱护公共卫生,爱护环境,我先从自己弯腰捡碎纸片开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些看起来不足称道,但慢慢地你就发现,如自己这般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就是人格魅力所产生的感召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无私、正直、廉洁、谦虚、好学、勤奋、担当、责任…是我们班主任应有的品格,只有拥有这些品格,我们才能使学生和我们心心相印,才能让他们认可我们,支持我们,信赖我们,尊敬我们,才能让他们朝着我们的方向前进、奋斗!
        三、以活动促进发展
        一般情况,班上学习成绩好的,担任班团干部的学生,可以通过成绩和履行职责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而那些在班上表现平平,甚至不够好的学生,就只有给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和自豪感,他们才会真正融于集体、乐于班级之中,优秀的团队就是拧成一股绳,齐头并进,而这种团队必须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或者说要有灵魂。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一个班级要良性发展,要优秀,更少不了“一股气”、“一股劲”,这股“气”的坚持,这股“劲”的爆发,就得靠班集体的活动有序开展,因为班级活动是学生认识、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经过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才能实现思维、智慧的发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我每接到一个新班,第一周是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爱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之放大,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小组,每一组在一学年里必须策划一项大型的班级活动,并且尽量能让人人参与,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班级活动品类繁多,形式新颖,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辩论赛、大合唱、中华诗词曲知识大会、各类球赛等、野外生存挑战、“献爱心一路行”等等。每一次活动,我一定在场,每一次活动,让我倍感骄傲。活动不仅丰富精彩,富有挑战,形成了班级凝聚力,更主要的是使多种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发展的确定性,完成了学习与自我的双向构建,最终实现了主动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潜能、素养就是注入班级的源头活水;敢拼敢搏敢挑战,永不服输的精神,就是班级的“劲”,班级“气”。
        因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闪光的舞台,这是每位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班集体就是每个孩子的舞台,能够让他们具有另外一种个性心理,使人变得更积极、更坚定、更具有行动的决心,让他们珍惜每一位盟友的力量,珍惜每一位对手的挑战,荣辱与共,体戚相关,携手打造班级,构建人生。
        四、以教育合力助推学生
        只有凝聚教育之力,才能创造教育之神话。一个优秀班级的诞生,单靠班主任和学生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好得多。”
        所以管理好一个班级并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和谐相处,协调工作,树立他们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威信。威信,是教师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的保障,也是一个班级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循其步。我不敢设想师生关系一旦破裂甚至恶化时,这教学教育还如何担负?
        当然,教育不仅仅是科任教师或班主任的责任、义务,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不能缺位的,所以良好班级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尊重,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挖掘学生、科任老师的闪光点,还要学会挖掘学生家长的闪光点。不知我们是否计算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父母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这“地位”在孩子身上能产生多大“有效值”!
        “家长进教室”成了我管理班级的常态。班上有一位姓陈的男生,他书写喜欢所谓的“飘逸凌空”,说白了,他的“飘逸凌空”就是想尽办法在每个字的最后一笔拖个尾巴,无论怎样跟他分析利害得失,依然我行我素。一次机缘巧合,得知他父亲是书法行家,我就邀请他父亲,给学生讲了一堂书法课,出了一期黑板报,我们班的班训也是他父亲赐的笔墨。父亲、儿子的字一比一对,一目了然,没过多久,这男生的那些所谓“飘逸凌空”的尾巴都不见了,成绩也一跃而上。
        荀子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聚教育之合力产生的巨大作用。
        以爱为桥,责任为路,和谐共生,措施并举,这就是我的理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出战绩。我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学生人格健全,成绩优秀。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真正达到了“分数拔尖”与“人格健全”的完美结合。
        成绩属于昨天,今天任重道远。高中班主任,睡眠之少,工作之烦,压力之大,愧疚之多,自不必说,但学生给了我们快乐、幸福、满足、自豪、年轻、成就…这就值了!
        选择了,哪怕风雨兼程,也义无反顾。一路风雨,一片痴心,我永不言悔,只愿一腔热血化作桃李满园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