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课移 动学习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4期   作者:谭晓路 石志强
[导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有效选用数字化软硬件,创造性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有效选用数字化软硬件,创造性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互联网+微课与移动学习共同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将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交流协同、共享知识与实践创新的核心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翻转课堂的微课、碎片化的移动学习提供了自主管理学习行为的环境,对学生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方式去掌握数字操作技能有很大帮助。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中用“微项目学习方式”方式,将能助力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实践操作能力;数字化学习
       
        微课作为主题鲜明的“微课程”,精短的教学内容直指单纯集中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强,更能聚焦学习体验,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支架。移动学习得益于互联网发展、移动设备普及而成为快节奏生活人群的首选。使用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方式,将具有信息技术学科学科特色的知识节点或教学环节(如某些相似的软件操作、某些方法不唯一算法等)设计成微型学习项目,用基于生活情景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多样学习机会,参与到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
        一、微课+移动学习设置目标明确的任务情景,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环境的思维拓展训练,使学生能兼顾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
        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创设目标明确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与主题活动,围绕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项目开展简短但是完整的教学活动。目标是使学习者能通过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与同伴加强学习协作,掌握信息化资源和工具的基本操作,发展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思维。如为初次接触VB的学生设计“初识VB编程软件”微课,模拟制作抖音APP登录界面,编程实现账号、密码检测,并在预留思考环节加入“思考信息安全”的学习任务清单。用贴近学生数字生活的“微项目”让学生从了解VB开始认识程序,将程序编写的一般过程、软件界面设计和代码编写包装成学习项目,创设一个开放的资源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试错中运用计算思维完成学习项目,通过自主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制作出有个性的数字作品。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了关于程序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操作技能,信息意识也得到增强。
        二、系列微课保证知识的结构化和情景意义延续,用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学生移动学习“真在线、真学习”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在线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在设计微课时思考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微课+移动学习作为碎片化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可以灵活,学习时间可以零碎,但也带来了学习热度维持难、知识延续性差的弊端。所以我们采取系列微课的形式,如将“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成“拼图小游戏招标”项目,相关知识要点“VB界面认识”、“VB控件使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制作成系列微课,供学生在完成制作游戏项目时作为学习支架。结构化的微课系类用于连续学习,也可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选取适合的微课进行操作指导。用贴近现实情景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用有用有趣系列微课进行有层次有意义的积累学习,既能用于提高课堂学习的延续性,也能提高学生移动学习时学习的黏着度。有趣的项目能引起学生注意,当学生发现要学的内容符合自我需求,他们自然产生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价值且可实现的最终作品,使学生感觉到所学技能可以真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学习需求脱离一时兴趣内化为自我进步要求。
        三、互联网+微课优化在线学习途径和学习体验,依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方式,突出移动学习方式的“先学后教”路径
        2020年,“网课”在线教学成为维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暴露了诸多短板,比如在线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伴无法现场讨论,教师也无法即时提供反馈(语言和肢体)。我们会发现,在线学习是否能持续发展取决于在线教学路径和行为体验。教育作为人与人交流的专业方式,除了专注的知识传授还有丰厚的情感交流,因此在设计微课时,需考虑媒体信息量和交互性,使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聚焦在微课输出的信息上。比如在设计“程序的基本结构”系列微课时,使用“课堂派”微信公众号作为移动学习平台推送Flash动画微课,简洁精要的文字用于学习程序基本结构相关知识,简单明了的动画用于直接演示程序流程图,类似于BBS的交流窗口提供与教师、同伴进行在线讨论,Flash动画预设了分支型用户反馈能依据学习者提交的不同答案给出不同的评价反馈,教师还能利用微信即时通讯功能给予学生及时评价和指导。正式复课后,我们通过“在线检测”和“卷面测试”双线对比,检验学生对程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加深学生对编程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微课学习的“线上见”和课堂教学的“面对面”优势互补,混合学习的育人效果更佳。
        四、资源丰富情景真实的微课借助碎片化的移动学习,促发自发性与自愿性学习行为,让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
        如果有组织、有目标的学校教育活动称为正式学习环境,那么我们大部分的学习行为都发生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资源丰富、情景真实的微课借助碎片化的移动学习支持下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非资源多样、应用环境多元化的正式学习机会。如高中信息技术对数据库的学习所涉知识不多,按现行的课时安排,课堂学习时间只能初涉Access,实用性不高。我们通过设置“高仿京淘项目”,分设商品详情呈现、商品增删查改、图片代理映射、分布式文件架构四个子项目,分别提供相应java编程微课,为学生的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微课指导下通过互联网个性化、精准化查找学习所需信息,获得的知识技能比老师提供的范围更广,整体学习项目偏难,但达成部分子项目并不是太难。互联网+移动学习构建生动、真实的数字技术虚拟环境,学生能在其中自我发起学习行为,自我调控学习进度,自我负责展开实践尝试。
       
        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方式集合网络化学习、碎片化学习、视频学习、移动学习等方式的优势,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紧紧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用“项目学习”方式设置生活情景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专业路径,将构建信息技术知识、培养数字操作技能与计算思维发展融入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2]邓立苗,陈龙猛.基于项目学习的数据库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19(1):129-131.
        [3]韩家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知识经济,2019(2):127-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