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扩大,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地下管线成为了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地下管线保护的规范与完善,不仅具有良好的工程建设效益,更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对地下管理的保护方法做了深入分析,之后对地下管线一些保护措施也做了研究,以期有利于地下管线保护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市政公用工程的规范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保护策略
引言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中的市政公用工程也在不断增多,因为新建市政公用工程会对已建好的工程形成影响,如地下管线工程便会因市政工程施工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中,一定会对地下管线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便需要做好地下管线的保护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效预防因地下管线的损坏而对人们生活形成影响。
1地下管线保护的难点分析
1.1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
通过上面对勘察特点的分析,对地下管线埋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埋设深度根据要求不同有所区别,特别是近年来拉管、顶管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地下管线位置的不确定性,一些顶管类管线埋设深度甚至达到了10m。除此之外,一些废气管线与仍在运行的管线处于同一环境下,给识别带来诸多的不便。比如:在某一地铁工程勘察过程中,勘察前期发现内部含有诸多不明管线,后在车站基坑范围内上下叠加三层管线,除了下面部分管线仍在运行,其他多数管线都处于废弃的状态。
1.2施工引起的直接破坏
施工是造成管道破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施工前没有专门的调查,施工引起的破坏问题是导致市政地下管道损坏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对管道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另外,打桩和顶管施工如处理不当也会对地下管道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一些长、质量差的管道损坏,施工单位应从提高管道质量入手。在施工过程中,土地的严重变形会挤压地下管线,使地下管线受损。
1.3管线权属单位多
城市地下管线设计电信、给水、热力、燃气等不同管理部门,虽然当前多个城市逐渐实施综合管廊运营额管理模式,将城市内部市政管线归到一个公共的隧道范围内,但是综合管廊技术实施起来成本较高、技术要求严格,得以实施的城市数量有限。当前城市地下管线多是由相关单位进行管理的,比如电力管线由电力部门管理、电信管线由电信公司管理、热力管线由热力公司管理,不同管理部门根据自身要求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管线建设、维护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管线在建设过程中多处于重叠、交叉的局面,后期维护、管理导致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回填,对管线位置追踪带来一定的影响。
2市政公用工程中对地下管线保护方法
2.1隔离保护法
地下管线在建设期间,经常使用钢板桩或是深层搅拌桩来构建隔离体,由此,对地下管线实施隔离,这样便能够将管线固定在附近土体当中,管线就不会发生移动、挤压或是振动的情况。通常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这样的方法都会应用在管线相对较深并且与基坑的位置较近的情况下。如管线埋设的深度不是很大,便可在管线埋设的位置处实施挖槽或是将管线实施架空操作,这一操作的工作原理是,挖隔离槽把管线和别的物体隔离开,然而,在挖掘隔离槽的时候,需要确保隔离槽的位置是在管线底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实施市政工程建设的时候,对管线进行有效的保护。
2.2支撑保护法
主要原理是通过设置若干支撑点的方式来保护地下管线不被破坏管,根据支撑体系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时支撑保护法,另一类是永久支撑保护法。在市政工程土体加固、顶管施工、沉井施工中,可采用注浆法对土体做加固处理,如:旋喷法、分层注浆法、土体深层搅拌法等都可以起到加固基坑边坡土体的目的,进而保护地下管线不被破坏。
2.3管线悬吊法
施工工程管线施工中,部分管线在安装过程中会暴露在基坑中,对于此类管线,施工人员应当采用管线悬吊的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固定。在管线固定在,其控制的要点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对于暴露在基坑中的管线周围需要必要的挖掘和修正,在该环节中,应避免人为施工对管线的破坏。第二,注重悬吊工艺的具体把握。具体而言,吊索的变形长度和管线固定点的位置确定是其技术把控的重点,只有确保悬吊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固定点移动,才能有效的提升管线悬吊的施工质量。
2.4卸载保护法
卸载保护法是通过改变周边环境进行土体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管线周围的对应物体会产生一定的重力荷载,其增加了管线周围土质的压力,进而影响了地下管线的应用安全。而卸载保护法的应用可以实现这种压力的有效缓解,提升管线保护质量。
3市政公用工程中对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3.1详细了解地下管线分布状况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建设前,必须要切实做好规划设计工作,而规划设计又需要详细考虑地下管线的具体分布状况,避免在后续施工中造成明显干扰和不良影响。基于此,重点加强对于地下管线分布状况的勘察了解必不可少,不仅仅要了解以往的相关施工图纸和具体资料,还需要做好现场勘察,避免可能形成的较大威胁和干扰问题。此外,在地下管线的具体调查了解中,除了要了解其具体分布区域和布局特点之外,还需要重点了解地下管线的运行状态,对于自身已经存在薄弱环节的地下管线予以及时替换修复,降低后续施工中出现破损的几率。
3.2要积极落实完整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安全管理工作中,技术交底非常关键,建设单位要组织管线权属单位和管理单位完成相应的技术交底,并且对钻探班组、机械操作人员以及施工单位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技术监管。尤其是针对一些供热管道、燃气管线以及弱电管线等都要进行集中监督和控制,确保能避免周围环境对管线产生的腐蚀作用,尽量利用保护膜对管线予以处理,提升管线的应用效果。而对施工部位管线附近的闸门也要进行监督,明确闸门井位置的同时,保证管线出现问题能得到第一时间的处理,避免管线管理工作失衡造成的影响,提高管线应用的基本水平。
3.3规范施工操作行为
对于具体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为了减少具体施工中对于地下管线形成的明显威胁和干扰,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具体操作行为进行重点规范,确保其能够形成理想的标准化效果,这不仅仅是提升自身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样也能够较好实现对于地下管线的有效保护。基于此,首先加强对于具体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审查,确保各个施工人员均能够具备理想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手段,降低自身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偏差;此外,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各类机械设备的应用进行审查,确保这些机械设备的操作精确度较为理想,能够形成较强规范性,避免其直接影响地下管线。
结束语
地下管线保护对于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过程中,市政施工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地下管线保护施工的重要性,在合理规划施工内容的基础上,做好当下管线的施工保护和既有管线事故的应急处理,才能保证地下管线保护施工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市政公用工程的规范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国伟.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6):210-211.
[2]丁兴华.浅析探究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6(8):331-332.
[3]郭远红,魏淑艳.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的城市地下管线事故应急问题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