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陈恺黎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陈恺黎1 杨建华2
[导读] 某房屋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约6000m2,平面为一字型,建筑基础为柱独立基础,并与地梁充分结合,属于联合基础范畴。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其飞速发展的时期,建筑质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施工部分都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使用项目的质量都得到控制。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是非常常用的施工材料,钢筋对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工程结构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周期的先进举措。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房屋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约6000m2,平面为一字型,建筑基础为柱独立基础,并与地梁充分结合,属于联合基础范畴。其中,基础垫层采用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其底部标高为4.30m。建筑主体结构由梁、板、柱三部分构成,均由现浇施工而成,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
        2 钢筋混凝土的特点
        2.1 具有良好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易受外力的影响,导致各种质量工程问题。因此,要减少钢筋混凝土实际施工中受到的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使其达到合理性、经济性、稳定性的目的。
        2.2 具有良好耐久性
        在建筑工程中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耐久性的提升十分重要,如果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那么在工程投入使用后肯定会出现老化现象,从而影响到工程的使用。
        2.3 具有良好的强度
        目前,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甚至施工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如裂缝、沉降等,从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 钢筋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3.1 建筑表层的蜂窝与孔洞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项目中,有时表层容易出现松动问题,呈现蜂窝状的特征,导致该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混凝土的实际浇筑流程不规范,振捣不均匀,内部压实度不强,使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不平整的蜂窝。混凝土建筑的孔洞问题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导致内部结构出现离析现象。配合比问题出现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混凝土在配比过程中加入的水或水泥过量,使得浇筑工程的混凝土凝结度、混合度不符合使用规范。蜂窝与孔洞问题都属于影响建筑使用质量的重要技术问题,需要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技术控制,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3.2 连接部位缺陷
        在实际浇筑的过程中,横竖构建的连接位置时常会出现外观质量缺陷,进而影响整体浇筑质量。其中,竖向构建包括墙体、大梁等。其连接位置会受到施工材料、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缝隙、缩颈、烂根等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施工前要做好杂物清理工作,对相应部位进行有效的振捣,并浇灌>50mm的水泥砂浆,避免漏浆等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缺陷问题。
        4 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工程技术
        4.1 钢筋的检验与储存
        钢筋进场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经复检试验,提出试验报告,证明其技术数据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时方可验收,如产品无出厂合格证或抄件手续不符合要求,或料证不符,批量不清的不得验收,严禁使用。钢筋原材料应堆放入仓库或料棚内;在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较为平坦的露天场地堆放,在仓库或场地四周,形成一定排水坡或挖掘排水沟,以利泄水钢筋垛下要垫枕木,离地不宜小于20cm;也可以用钢筋堆放架堆放钢筋,堆放架由多根立柱间隔制成,立柱高度约1.5m,间距3m左右;使用堆放架,便于区别钢筋的不同等级牌号和规格,且存取方便。


        4.2 模板施工
        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模板体系的有效构建,在展开模板工程前需要针对相应设计条件进行全面审核,并确定相应结构荷载力点,这样才能够确定模板体系搭建完善,并在实际工程开展过程中能够具备完善的配置条件。其次,在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杆件和脚手架等进行固定处理,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环境稳定,并在后续混凝土凝固状态中保持平整密实度的基础条件,以免造成模板质量问题的出现。
        4.3 钢筋工程
        ①加工与焊接,钢筋加工具体有三个工序,分别是调自、切端以及弯曲。焊接工作具体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电弧焊和对焊,其中焊缝高度>0.25d,宽度>0.7d,表面应当光滑不可有裂纹。加工厂供应货物的时候,应当按照钢筋直径来选择供货方式,若钢筋直径<10mm,应当使用圆盘方式供货;当钢筋直径12~16mm,应当使用U状对折方式进行供货;当钢筋直径>16mm,可通过6~12mm直条钢筋方式供货。②钢筋绑扎施工,钢筋混凝土项目建设之时,最主要的施工方式为钢筋绑,这项工作进行之前,工作者首先要检查钢筋质量,保证材料质量合乎工程标准。施工人员应当明确钢筋特点,按照图纸具体内容进一步检查钢筋,保证钢筋型号和尺寸符合图纸方可进行绑扎工作。在绑扎之时,施工人员要遵循这几点:①钢筋长度尾端以及弯折的长度要参考钢筋直径,为其直径10倍以上,另外,接头不可在部件最大弯矩位置;②在受拉地区内,可把一级钢筋绑扎接头末端当成弯钩,但是二级钢筋不可如此,于钢筋搭接处,应当通过铁丝把中间和两端绑扎牢固;③受拉钢筋绑扎搭接距离与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厚度应当符合具体实际设计标准。
        4.4 混凝土施工
        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验工作和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从高处浇注混凝土时,自由高度不能大于2m,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问题。混凝土需要机械振捣。混凝土总量小时,可人工振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将其人工输送到模板中,并使用引浆法浇捣施工。梁板采用分段自短边平行推行连续浇筑。混凝土插入振捣器,楼板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并结合滚筒滚压密实。楼板面的找平标高控制可以依据架设在柱钢筋上的水平标志,拉线控制、刮尺找平。
        4.5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同时,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并根据施工环境、结构的性质及时调整,使之满足设计要求。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状态,如果混凝土出现初凝或离析现象,应当重新搅拌,达到浇筑所需的流动性后再行浇筑。浇筑的高度应控制好,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竖向的混凝土结构也不能超过3m,否则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由于混凝土的浇筑存在不连续性,有浇筑间隙,不要间隔时间过长,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前进行。
        4.6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在达到一定强度后,必须拆除外部模具,然后进行必要的维护,以完成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取出外部模具后,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喷水,降低温度的影响,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维修时间不得少于15d。在早期的养护中,最好不要使用草帘来避免黄色斑点。后期维护更重要,因为此时的维护结果影响整体质量。
        5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质量的好坏会对工程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为进一步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对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扬.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J].山西建筑,2019,45(09):47-49.
        [2]岳永利,吴臻林,刘卫民.钢筋混凝土箱涵地基基础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J].路基工程,2018(S1):6-8+14.
        [3]何艳.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7):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