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因城市工业迁移而造成土壤污染和园林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所以适用于土壤和园林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在我国修复市场中更受欢迎。在土壤园林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中,我国的地理环境对土壤修复提出了修复周期短、二次污染小、稳定性高、对土壤和园林结构变动小等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可以选择适合土壤和园林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
关键词:土壤修复;环境修复;园林生态
1土壤修复方法
1.1测试方法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土壤修复方法,以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为处理对象,将土壤修复剂添加至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中,修复一段时间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明显下降,即得修复后的土壤。其中,有机污染物为异丙隆、DDT、阿特拉津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土壤修复剂包括光催化剂和载体,光催化剂为二氧化钛,载体为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二氧化钛的质量是载体质量的10%。 其中,土壤修复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稻秸秆粉碎,得到粉碎后的水稻秸秆;S2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加入到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中,浸渍48h 后,经过过滤,干燥去除自由水分后 ,得到生物质;S3将生物质在550℃无氧条件下进行热解炭化反应,保温60min,得到土壤修复剂。 其中,粉碎后的水稻秸秆的粒径为40~60 目 ; 步骤 S2 中 , 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的浓度为30wt%,干燥温度为 105℃,干燥时间为 4h。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粒径为80~120nm 二氧化钛分散在去离子水中, 同时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后,即得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分散剂的用量为二氧化钛质量的8wt%。 分散剂由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钠和分散剂X 构成;其中,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钠和分散剂 X 的质量比为1︰2;分散剂 X 的结构式为:
.png)
1.2 对比方法
对比方法1~3 仅改变了测试方法中分散剂的组成 , 其它内容与测试方法一致,具体如表1 所示:
.png)
1.3 效果表征
在相同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情况下将测试方法及对比方法1~3 的土壤修复方法进行检测,选用的土壤中异丙隆、DDT、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5mg/kg、35mg/kg、45mg/kg,结果如表 2 所示:
.png)
2生态修复技术含义与应用原则
2.1基本含义
生态修复的基本理念主要围绕着恢复自然环境、协调生态系统展开。通过借助一定的生态修复技术,将受损的自然环境恢复到最初状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2.2应用原则
首先,确保生态恢复过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始终要确保自然生态系统整体的均衡性与稳定性,不会让生态系统遭受损害。尽可能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优化生态恢复流程。其次,确保自然物种的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平衡。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人类开展的一系列生产活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与破坏,尤其是工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最甚。针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修复技术,确保生态系统不受到破坏。最后,确保修复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需要对既定的自然环境结构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各种生物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保持原本风貌不变,防止因规划不当,而出现自然环境衰退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修复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
3园林生态环境修复方法
3.1 测试方法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园林生态环境修复方法,以受污染的园林土壤为处理对象,在翻耕园林土壤时将生态环境修复剂加入到受污染的园林土壤中,生态环境修复剂的加入量为50kg/亩 ,修复3 个月后,实现园林生态环境修复 。 其中 ,受污染的园林土壤中污染物主要为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有害重金属包括Pb、Cr 中一种或两种; 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 化肥残留、酚类、石油污染物中一种或几种。生态环境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4 质量份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和2 质量份复合秸秆粉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制得生态环境修复剂,复合秸秆粉由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棉花秸秆、花生秸秆、向日葵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1︰1︰1︰1 共同组成,复合秸秆粉的平均直径小于1.0mm,平均长度小于 4.0mm,含水量小于8%。其中,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S1称量8 质量份气相白炭黑、2 质量份粉煤灰;其中,气相白炭黑的平均粒径≤50nm, 粉煤灰的平均粒径≤0.5μm;S2 将气相白炭黑、粉煤灰加入到30 质量份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中 , 浸渍 48h 后 ,经过过滤,干燥去除自由水分后,得到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5 质量份粒径为20~40nm 的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和 2 质量份粒径为 20~40nm 的锡掺杂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 23 质量份去离子水中,同时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后,即得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分散剂的用量为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和锡掺杂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质量之和的8wt%。 其中 ,分散剂由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钠和分散剂X 构成;其中,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钠和分散剂X 的质量比为 1︰2。
3.2 对比方法
对比方法4~6 仅改变了测试方法中分散剂的组成 , 其它内容与测试方法一致,具体如表3 所示:
.png)
3.3 效果表征在相同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情况下将测试方法及对比方法4~6 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 4 所示:
.png)
结束语
本研究的土壤修复方法和园林生态环境修复方法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分散处理,避免了纳米级二氧化钛团聚现象的发生,使纳米二氧化钛以更加均匀的分散状态负载于载体上,充分发挥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高效率修复土壤和园林生态环境。本研究创造性地选用了特殊的两种分散剂,且发现并非任意的两种阴离子分散剂搭配均能协同改善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状态,而本研究中特定的两种分散剂却能够协同促进纳米二氧化钛的解团聚,进而最大限度实现土壤和园林生态环境的高效修复。
参考文献
[1]丁香.土壤污染现状与土壤修复产业进展及发展前景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65.
[2]安洪霞,黄智刚.我国南方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J].南方农机,2019,50(13):17+22.
[3]宗丹丹,黄智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3):48+50.
[4]李艳.探讨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2):157.
[5]刘爱花.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8(12):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