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特征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苏平香
[导读] 软土地基是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有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市政路桥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摘 要:软土地基是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有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市政路桥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文章通过对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特征进行探讨,希望为我国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进而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市政路桥工程;处理技术;特征
引 言
        所谓软土地基就是强度较低而压缩量较高等工程病害的软土层,并且软土中大量的富含黏土以及粉土等微小颗粒,软土地基的强度不高、沉降量较大、长期较难达到稳定等特性,往往给道路工程施工造成严重的威胁。倘若处置不好,软土地基在受到内外力及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就会产生软土的地下水位升高、地基变形和坍塌等现象。为了确保软土地基可以在市政路桥工程中得到充分利用,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以及路桥工程的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增强软土的特性。
一、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相关概述
1.1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性
        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大,并且土壤缝隙较大,一般情况下是在沿江或者沿海区域的施工过程能遇到。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大,使得一些湿润气候下的植物生长较多。总体看来,软土具有含水量较大、透水J哇差、[透水性差?]抗剪力强等特点,在相关数据中发现,一般情况下软土的含水率为36.5%,压缩率一般在0.006以上,0.02以下。同时,由于软土缝隙较大且多,使
得软土的稳定性与透水性较差。因此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
1.2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常见的问题
如果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时没有及时处理软弱地基,则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市政路桥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重大的交通事故。
另外,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也会破坏市政路桥工程的建筑主体,甚至会出现桥梁坍塌的情况。地基沉降是软土地基最主要的问题所在,软土地基的土质非常疏松,孔隙率比较大,如果受到强大的外力就很容易出现沉降,使得市政路桥工程产生裂缝等,还有可能使得整个路桥工程发生倾斜,甚至出现边坡错位及路基塌方等问题,严重影响路桥工程的施工效果和整体质量,加大市政路桥工程的后续施工难度,严重影响市政路桥工程的建设水平。
1.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性能分析
由于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自身的特性,因而整个公路[是否改成道路?]地基抗剪强度无法承受构筑物的动静荷载。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很容易因为高压缩性而产生不均匀沉降,与邻近的地区之间会出现明显的隆起现象。即使建筑物具有足够刚度,而抗拉性能、抗剪强度也无法抵御地基不均匀的沉降,甚至会使得路基路而发生倾斜。
二、切实提升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分析         
2.1地基强夯技术
由于软土地基中土壤内含有大量的黏土及粉土等微小颗粒造成土质疏松,孔隙过大,而运用强夯处理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夯处理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尽可能地弱化软土较强的压缩性,进而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强夯处理技术主要就是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将一定重量的物体从高空中坠落下来,对软土地基进行打击进而缩减土质的孔隙,从根本上降低市政路桥工程中固定建筑框架结构的难度,规避之后施工过程中坍塌等不良问题的发生,提升建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强夯技术简单易操作,施工人员运用起来方便快捷。在运用强夯处理技术的时候应注意,在工程附近如果有铁路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采用这项技术,应该在施工现场的周围开凿隔振沟槽,确定重物抛落产生的振感不会对铁道以及附近居民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强夯处理技术。
2.2地基换填垫层技术
在针对软土地基施工时,换垫层技术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由于更换垫层对于成本投入更低,同时在其他技术上施工周期上还能缩短。更换垫层这项技术是在软土地基下,含水量较高的土壤主要由软土代替,取而代之的是软土,性能稳定,耐腐蚀性能更好,[软土本来就属于不良地质,用软土代替,是否不妥?]同时也是高容量的材料。对于换垫层技术使用,它对施工期间细节的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施工前期,要对原地形基础中的土质进行深层的分析判断,从而制定最合理最详细的施工方案;其次是需要的对更换的土壤有所了解,才能在保持原有的软土地基上,通过换垫层的方式将其原来软土地基的缺陷进行充分的补偿。
2.3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深层水泥搅拌桩法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方法。在该方法的应用下,能够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固性。深层水泥搅拌桩法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淤泥土质、砂土中利用该方法的稳固效果最佳。

在冬季施工过程中,要对低温环境进行合理考虑,降低由于低温对软土地基造成的不良影响。
2.4地基碎石桩加固技术和排水法处理技术
碎石桩加固技术主要结合外力冲击力和振动,在软土地基覆盖区域进行集中钻井作业,然后在土层采取相应的填土措施,通过增加填料的强度来改善材料,压实程度。该技术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有效防止土体变形。在碎石桩固[碎石桩加固?]技术的应用中,该技术可用于粘土性能较差的粘土。在路桥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水文地质条件差的问题,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软土地基应与排水方法一起处理。结合有效的排水技术,可以排出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在排水方法的应用中,应结合路桥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盲沟中使用吸水材料吸收多余的水分。
2.5粉喷桩加固法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过程中,通过粉喷桩加固法的利用,能够有效控制钻机下钻的深度等,可有效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粉喷桩的成桩直径、搅拌均匀程度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测量,保证将直径的磨耗量控制在2cm以下。在进行粉喷桩施工过程中,当钻头与地面的距离为50cm时要停止作业。
2.6挤淤砂石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包括挤淤砂石处理方法,因此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软土进行处理时,要结合砂石挤淤与抛石挤淤两种方法,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当软土地基中表面没有硬壳,水位较低时,就要采取挤淤砂石处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挤淤砂石下沉不均衡的情况。
2.7加载与置换技术
        当软土地基出现下沉后,要及时采取加载与置换技术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地基的稳固。在使用加载技术时,要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确定,并在填土作业前进行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这样能够有效增加荷载,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在置换技术的应用下,对软土地基土进行置换,这样能够提升地基的强度,减少沉降速度。一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置换是通过爆炸完成的,置换土壤的成分需要人工完成。置换技术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土壤,因此要选择抗压强度高的粗粒土,当完成置换后要进行压实作业,保证地基的稳固。
2.8通道与涵洞处理技术
         在市政路桥工程中,通道与涵洞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利用旋喷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旋喷桩技术就是运用特殊的设备将喷头与注泵管放置在软土地基的底部,同时利用高压装置方式以喷灌的方式将浆液注入到软土地基中,优化浆液的密度,增强软土地基的
荷载能力,提高其稳定性。另外,在喷灌过程中,由于浆液的密度提高了,在浆液喷灌到软土部分的时候,对其产生较强的破坏力,因此在使用旋喷桩技术的时候应该确保作业范围内没有任何障碍物。通常情况下在使用该项技术的时候,会将旋喷桩设备同时设置在路堤以及桥台等位置,规避加固过程中路堤和桥台出现不均匀沉降,但是路堤过高,利用旋喷桩技术进行加固的时候,无形中就增加了软土地基的处理难度及成本,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建议转变成架设桥梁。
三、市政路桥工程处理软土地基应该遵循的原则
          依据市政道路设计的相关要求严格处理软土地基问题。因周边环境的不同,市政路桥工程和其他的工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市政路桥工程的设计要求更高、更严格。由于不同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不同,对其路面的平整度要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严格执行市政道路相
关要求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倘若软土地基等级较高可以选择强力方式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软土地基的沉降量。相反,倘若地基的软土等级相对较低,就可采用加载等相关技术在软土沉降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另外方案中软土地基
高度及深度对软土地基的处理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方案要求严格执行,进而确保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及顺利推进。
四、结束语
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每项施工工序都在遵照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并且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用相对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确保软土地基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支出,同时有效避免后续施工中各种问题的发生,进而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刘斌,宋雅萍.智能城市.2016(09)
[2]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探讨[J].张颖,王鹏宇.科技视界.2014(33)
[3]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蒋清松.江西建材.2017(08)
[4]探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刘鼎.河南建材.2016(03)
[5]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张皓.科技视界.201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