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王付鹏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也有了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也有了进步。高速铁路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接触网是特别容易发生故障的组件,也是没有任何备份的组件。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维护工作是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高效运作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引言
        为机车的能量来源,接触网的安全稳定是保障高速铁路安全正点运行的关键。为保证高铁接触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铁路供电部门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随着接触网规模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积累,接触网运营维护的压力日渐增大,急需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以提高接触网生产组织效率。
        1高速铁路接触网风险和风险维修概述
        在高铁运输中,接触网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也是提升高铁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了能够预防风险,也要增强风险维修能力。高速铁路接触网风险维修策略(Risk-BasedMaintenance,RBM)的基础就是高速接触网的风险评估,目的是为了防范出现的严重事故。高速铁路接触网风险维修策略的一般步骤大体分为四步:第一步,将接触网出现的故障进行收集,对影响系统的各种风险因素做出分析,将故障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出等级,并且建立风险评估标准。第二步,对引起接触网故障的主要设备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接触网设备风险维修的主要对象。第三步,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的实际状态,将故障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故障损失进行评价,进而得到接触网系统的实际风险故障值。第四步,以做出的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定行动动态风险的主要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维修计划,让整个接触网系统的风险故障在运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与规定的设计标准相符合。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不足
        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析,才能在实际施工中规避这些不足,确保施工质量。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施工方所提供的装备没有较为先进的性能,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也不一致,技术水平也有高有低,有学历的技术人员较少,且在大中型施工单位,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人员主要学历为初中或者中职学历,施工技术没有接受专业的指导,文化水平也对施工技术的掌握造成了限制,因此整体影响了施工质量;其次,施工工艺和施工标准方面仍有不足,在进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和技术标准没有较好的协调,使得在实际施工中产生一定的误差,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由于接触网在我国发展较晚,现阶段仍在学习和起步阶段,因此还借鉴国外的执行标准,忽略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在施工时,缺乏合理、科学的施工标准,在技术施工中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影响施工质量。
        3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施工技术
        3.1整体吊弦安装
        为了保障接触网的弹性均匀效果,对整体吊弦开展相应的施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有效减少调整次数,接触悬挂调整的相关难度,并且在吊弦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安装要点。(1)吊弦的安装工作必须在封闭点内进行,然后在安装完毕后,将其抬上梯车,将吊弦安装在梯车上,同时,安排两人共同负责相关操作。一人指挥梯车的运行,另外一人负责配车,进而完成梯车的正常运行。(2)为了保障吊弦线夹安装的垂直度要求,需要利用铅锤对吊弦的位置进行投影调整,进而实现垂直度的相关要求。同时,在安装过程中,确保载流圈的方向是朝着列车行驶的方向。在插入吊弦线夹螺栓时,应该按照穿线鼻、穿线夹、螺帽的安装顺序,最后利用螺母拧到力矩的最大值。最后用U型卡钉,进行固定。进而完成制动垫片的安装。(3)再留整体吊弦的施工内容同掉线夹相同。(4)在分封闭点施工完毕后,需要将梯车放倒,将所有的工作、材料、设备进行有效的回收,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2腕臂安装
        对于腕臂的安装,由于其安装形式多种多样,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腕臂的具体形式进行有效的确认,同时,对其关键的数据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测量。例如在安装、预配等过程,需要综合地分析处理。同时,在腕臂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对其底座进行位置的测量。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测量仪,这对于测量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测量完毕后,对相关点位,进行必要的标记,最后,在标记的上方,安装底座。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试,同时对其进行相关内容的检查。通常,腕臂安装过程,可以使用轨道车或者人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相关的安装操作。利用轨道车进行安装作业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轨道车进行靠边停放后,开展相应的搭建工作。首先需要在作业台上,将腕臂插入底座之中,同时,需要控制底座下部的连接孔以及连接板。保证二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之后将连接板与底座有效对接,用螺栓将二者固定。
        3.3支柱施工技术
        支柱的功效主要是对基础悬挂荷载进行承担,应用支撑设备,包括棒式绝缘子、水平拉杆等,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进行支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为一种支柱,另一种支柱为角钢焊成架结构支柱。以功能为依据进行区分,分为锚柱、转换支柱和中间支柱等。支柱回填、整正、立杆为支柱施工技术的主要环节。在立杆施工时,与支柱相比垫层混凝土强度要大于75%,才能进行其他环节的施工。整正支柱过程中,要对工具进行合理选择,将施工质量进行提高,风绳、撬棍为经常应用的工具。在进行支柱回填时,要对混凝土水灰比进行合理配置,强度必须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将水泥的应用数量尽量降低,防止由于水化热造成裂缝出现,避免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夯实混凝土时要对电动捣固棒进行应用,夯实方式为分层方式,每层要有25cm的间隔。在进行回填时一旦混凝土已经凝固,要拆除木楔。整个操作完成后,将杯口磨平。
        3.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改善
        铁路的正常运行受到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尤其是体现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所以为将接触网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对已发事故进行快速抢救和修理,保证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供电调度员直接指挥事故抢救和修理,现场抢修人员要与之有效配合,以实现事故的快速、有效的抢救和修理。现场抢救和修理人员要详细调查现场,组织抢救和修理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实施抢救和修理方案,在完成抢救和修理工作之后,要进行消令和送电。15~20km供电臂接触网,对故障点探测仪是否安装,事故发生的区间进行明确,现场人员要对情况进行反馈,并与接触网维修工人、供电调度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依据经验对故障进行判断,将事故点准确找出来,分派交通工具的工作是供电调度员负责的,同时也负责调动抢修人员。汽车或重型轨道车一般为分派的交通工具。抢修人员进入现场之后,遵循指挥人员,抢修事故。
        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我国在高铁建设事业已经逐步取得成就,高铁运输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力量。同时,高速铁路接触网供电风险监测系统的实际运行也是关系到高铁的运行和发展质量,要努力建好一个平台实现检测与供电相结合,进而保证完善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系统,推进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绍宽,彭宏勤,毛保华,等.基于费用最小的铁路牵引变电所维修计划优化模型[J].铁道学报,2018,(08):39-44.
        [2]赵峰,张庆平,王思华,等.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预测及建模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03):678-684.
        [3]陈宪麦,贺天龙,刘胜勇,等.滨州线轨道状态及养护维修对策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06):1304-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