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设计是什么,主要要点有哪些,在生活中有哪些?这些是本文主要谈论要点。建筑是以砖木结构为条件,科学进步结晶,制造和谐;建筑是以发展为目标,总结工程技艺,创造进步。
【关键词】建筑 设计
建筑设计是什么,技术主要要点有哪些,在生活中有哪些?这些是本文主要谈论要点。建筑是以砖木结构为准,科学进步结晶,制造和谐;建筑是以发展为目标,总结工程技艺,创造进步。建筑的发展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贯穿于建筑发展全过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时代文化、工程技艺的体现。建筑设计在历史中不断发展,不断更替并形成人类文明中璀璨闪耀的“匠人文明”。
一、建筑发展中本质联系是什么?
主要有三方面:
1、人民对建筑提出的功能和使用的要求;
2、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的要求;
3、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二方面。
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最为活跃的因素。特别是由于它在建筑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和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经常都是出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建筑发展的动力。
工程技艺点缀文明的进步,见证时代发展,人类文明映像。探究人类文明建筑工程设计与管理,透析理论与技艺要求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工程设计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的过程,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
二、建筑设计深度
建筑设计指是对建筑造型、外观的设计,使建筑物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投资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整个工程而言,设计的好坏起着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为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使建设工程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设计深度在一定条件上取决于外界环境。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以下要求:
1、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产业政策;
2、合理协调资源,注重环保;
3、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及规范;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5、公共建筑和住宅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
6、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节约能源。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4.3指出:
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2、图纸目录,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3、施工图设计说明;
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作法说明及对特殊建筑造型和必要的建筑构造的说明等工程设计图纸技术问题应满足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建筑设计定义和图纸设计深度要求,工程设计图应综合贯彻经济节约,以人为本且布图严谨的原则。
三、建筑设计与规划联系
规划决定建筑,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规划。在文献《规划.建筑.景观》中指出建筑物具有外部造型美观、功能适用,使用安全的设计。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使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政策外,应遵循下列原则:
1、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2、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法规和规划条件的要求,并应满足消防、人防、市政、交通、环保、卫生、电信、邮政等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
3、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并结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建筑平、立、剖及结构选型。
4、设计应考虑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同时要兼顾建筑形式多样化。
5、设计应综合考虑抗震防灾、防火、防空、卫生防御等各项安全措施,并满足安全使用和安全防范的基本要求。
6、民用建筑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不便者提供无障碍的生活、工作环境。
7、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历史文脉与景观连续性。
8、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
9、提供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优化组合为一体。
10、根据建筑地域情况和使用信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11、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建筑上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民用建筑分类及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划分: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和公共建筑,居建含居住和宿舍类建筑,公建含办公、商业、饮食、休闲娱乐、金融、旅游、科研等类型建筑。
建筑设计总平布置中防火间距布置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B.0.1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应从凸出部分外缘算起。B.0.2建筑物与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为建筑物外墙至储罐外壁或堆场中相邻堆垛缘的最近水平距离。B.0.5建筑物、储罐或堆场与道路、铁路的防火间距应为建筑外墙、储罐外壁或相邻堆垛外缘距道路最近一侧路面或铁路中心线的最小水平距离。
建筑形式主要指它所具有的空间形式与建筑空间的形成和功能布置决定建筑设计技术的优劣,建筑空间形式既要使用与内容要求,又要收到一定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在建筑中,正是由于建筑形式与上述三方面因素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才赋予建筑以各种属性,并推动了建筑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用于生产力性质发展的水平,而上层建筑又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应。这就是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中,上述三方面要求既是矛盾又是对立统一,正由于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才不断地对建筑提出新的要求和问题,从而使建筑形式与内容之间,形式通过对立面的斗争而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统一。技术在进一步提高后得以综合协调发展,此为建筑空间形势布局要点之所在。
四、建筑设计标准
《建设法规教程》中标准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程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征性文件。标准的级别和使用范围:分为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按使用阶段标准分为设计和验收标准。
标准和规范制约技术,而令技术更加完善。一栋建筑物,无论他的体型怎样复杂,都不外是由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只有功能和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使这些要素能够巧妙地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具有完整的效果。完整的统一和杂乱无章是二个相互对立的概念。体量组合,要达到完整统一,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建立起一种秩序感。不对称的体量组合也必须主从分明。所不同的是,在对称的体量组合中,主体、重点、中心都位于中轴线上;在不对称的体量组合中,组成整体的各要素是按不对称均衡的原则展开的,因而他的重心和中心都位于中轴线上;对不对称的体量组合中,组成整体的各要素是按不对称均衡原则展开,故而重心偏于一侧。建筑布置重心、中心和轴线的技术处理关系直接影响建筑表现形式,从而决定外在形式。这就是建筑设计要点,协调并处理好建筑体量关系在建筑设计中也很重要。
设计以专业技术为基础,满足使用的条件下结构合理,使用功能健全,符合人们使用的功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建筑设计技术贯彻设计理论的同时,符合技术要领,满足规范和功能使用要求。综上所述,工程设计与技术协调发展有利于建筑设计发展,有利于技术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规划.建筑.景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4-08-27发布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14-08-27发布
[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3]84号2003-04-11发布
[4]《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2008-06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