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建筑行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建筑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研究和创新施工工艺和技术,掌握市场发展趋势,成为当前工作重点内容。为此,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出发,在对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就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说明,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分析;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增大,数量的增多,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重视力度也在加大。为了更好地改善工程建设效果,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对工程施工的要求,就成为现今相关人员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及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1 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分析
1.1多样性
建筑行业的多样性丰富了建筑的风格,且建筑模式相对固定,依据建筑的功能,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每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设计者需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以建筑规模、结构特点充分展现建筑的多样性,彰显建筑的独特性。
1.2综合性
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中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且建筑施工中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程序相对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为此,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且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中分为多个阶段,要求工程人员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需要多个工种和多个环节共同进行。
1.3流动性
如今,建筑行业固定性与施工单位流动性之间的矛盾有所增强。每个建筑工程均有其独特的场地和环境,为促进施工的有序开展,施工单位应当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为工作人员分配任务,科学配置和使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有效改进工作效率。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2.1 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作为工程项目的重点部门,其在落实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测量放线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并做好完工后的检查工作,改进测量放线质量;打桩时,要确定桩基位置,打桩后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基坑是工程项目开展的基础环节,提高基坑施工质量对后期模板建设、浇筑等作业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2.2主体结构
1) 模板施工
模板搭建同样需要按照方案要求开始,并在作业中对高程控制点实施处理。搭建过程中,要先搭建柱模板,再处理梁模板。模板施工完成后,应安排专业人员实行质量检查,保证模板稳定性和安全性。模板拆卸时,要按照拆卸顺序逐一操作,做到轻拿轻放,减少对模板的损坏,增大模板二次利用率。
2)钢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施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也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工程施工阶段,要选择最佳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图纸是工程项目施工前需要妥善处理的工作内容。工程施工前,要求人员仔细分析工程图纸,了解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施工中使用的钢筋型号,依据工程设计方案加工并搭建钢筋,之后做好钢筋绑扎工作。按照工程项目对钢筋型号和规格的要求,在工程施工现场完成钢筋加工,以期有效缩短工程施工的时间。钢筋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程作业,注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混凝土施工技术
工程施工中务必严格按照工程需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拌制前,确定混凝土配制方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完成混凝土材料拌和后,需及时送至施工现场。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同位置施工中需要的混凝土配合比有所不同,人员要结合施工工序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送至施工现场后,需及时检测混凝土质量,通过检测方可应用于工程施工,确保混凝土粘合性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同时不可在混凝土材料中随意加水,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
2.3屋面
1)平屋顶的施工
檐部施工中,女儿墙高度不得超过标准范围,优化女儿墙的抗震性能。如无法满足抗震设计标准要求,则可及时采取加锚固定措施,保证下部构造柱可延伸至女儿墙压顶,并与其保持适度的距离。工程施工中主要采用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等材料,工程人员需切实做好压顶工作,规定其宽度大于墙体厚度,为内低外高结构。另外,排水也十分关键。雨季较长且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需结合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排水措施,以免屋顶出现大量污水沉积问题。
2)坡屋顶的施工
工程施工中,务必高度重视木屋架的设置和屋面构造两个环节。木屋架设置中,应当保证木屋架与工程整体布局相协调,加大间距控制力度,如有走廊,则可将其作为中间支点。屋架的稳定性尤其关键,这里剪刀撑方式较为常见,即以跨度确定垂直支撑的数量。屋面是屋顶中的核心,且其也直接关系到房屋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先要在擦条上铺设望板,望板的街头需在擦条上,之后铺设油毡层,以热沥青填实。挂瓦通常设置于顺水条上方,与顺水条保持垂直关系,注重加固的效果。
2.4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对工程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如工程施工中出现严重的漏水问题,则会直接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由此产生质量及安全隐患。对此,在防水施工中,应当明确工程渗漏的薄弱位置,并以此为重点不断优化防水施工,加强防水效果,严格把控防水材料的质量,规范工程施工流程。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应以环保材料为首选,以此减轻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建筑工程发展趋势
3.1数字化和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持续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工程技术的创新。在建筑工程安装施工中,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推动了建筑系统的日益完善,建筑工程整体智能化、结构精细化和功能多样化成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发展趋势。合理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规避工程事故,展现工程监督、控制和审查的作用,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工程质量顺利达标。基于计算机技术,输入指定程序,便可综合分析工程实况,从而编制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施工设计图纸,减少劳动力的过多投入,防止工程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可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水平。
3.2集成化
集成化是建筑工程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集成化建筑工程技术可加强技术衔接的效果,进而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完善和便捷的居住环境。将建筑安装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深度融合,可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综合效益,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及环境的需求。
3.3精细化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精细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对工程施工技术和设备安装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建筑工程钢结构焊接安装施工技术的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焊接控制、材料控制射线检测焊缝等技术也日益完善,形成了全方位的焊接管理技术。结构安装施工中,工程质量控制力度显著加强,技术也得以全面发展,进而形成新型的工程质量监控吊装技术,在诸多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切实加深工程技术精细化程度。此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推动了计算机控制多点吊装分散荷载吊装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加大了精细化程度,改进施工质量。
3.4生态化
生态化建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重要的新兴技术,该技术十分重视新产品的质量,有效减少了材料浪费问题,始终坚持废物循环利用的原则。在建筑的生态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高新科技的优势。合理利用物理知识、建筑设计方案及材料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推动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结合建筑设计的总体要求,应以低成本、质量有保障且环保性上佳的材料为首选,在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同时,全面维护建筑工程的生态效益,一方面有效规避了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资源消耗。从上可以看出,生态化建筑不仅能够为住户打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而且也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城市建设要求。
3.5国际合作加强
建筑行业发展中,国际合作逐渐增多,世界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很多国家均采取合作的方式完成重大建筑的建设作业,以期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建筑工程技术的全面与稳定发展,不断加强工程的竞争力,有利于市场的扩大。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建筑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在文化交流基础上形成的建筑工程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际化也成为了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4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我国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优秀的专业型人才,依据工程施工的规范和原则,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稳步发展。未来建筑工程运行中,要将无污染、低风险和质量高作为主要运营目标,准确把握技术特点,以此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加快建筑行业的前行脚步。
参考文献:
[1]冯琛琛.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J].居舍.2020(03).
[2]张晓磊.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5).
[3]靳远.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居业.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