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的准备,并指出摊铺施工、捣振施工、控制接缝及模板安装技术四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随着公路工程数量的增加,水泥混凝土因其强大的耐久性与稳定性,在农村公路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关键词: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前言:由于对乡村投入的增加,已广泛开展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农村道路较轻的承载力使水泥混凝土应用频繁,在工程的实际建设中,其各个环节仍存在些许问题,工程管理人员应对水泥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把关,并提升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从而保障农村公路工程的综合质量。
一、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的准备
(一)选择原材料
在进行公路施工前,应合理选择施工原材料,公路工程的质量受水泥混凝土的影响较大,一方面,原材料大多包含外加剂、水、水泥等,如针对粗细集料的选择,采购人员需购买耐久性强、针片状少与质地坚硬的相关产品。在置办材料时还应仔细关注其级配,若无有害物质,且泥土、粉尘的含量较低,才可购买。
另一方面,选择水泥材料时,应依照工程建设的设计标准,且含有质量合格证时,才可进行购买,在运输水泥到现场后,需根据其不同的批次,置放到对应的位置,不能将其混在一起。此外,为避免水泥潮湿,将其放置在干燥的区域,且堆放时间最好在3个月以内。
(二)设计配合比
在配制混凝土前,设计人员应设计出科学的配合比,以便水泥混凝土的使用更具效率,首先,要充分保障混凝土的使用强度,并适当减少水量,降低砂率,由于真正施工会改变混凝土的强度,因而实际进行配制时,其设计强度通常要低于配制强度,防止因不可预见或意外等因素影响混凝土强度。
其次,在配制的过程中,三个重要参数需严格控制,即砂率、用水量与水灰比,为了使其耐久性获得提升,计算水泥用量时,需达到相关水泥用量规定的最小值,而配制时,又限制其最大值,从而使其耐久性获得极大提升。在比例设计完毕后,设计人员需将其立即搅拌,以提升其强度[1]。
(三)拌制混凝土
按比例将水泥混凝土配制完成后,施工人员可搅拌混凝土,依照设备中的最大容量值,仔细分析实际用量需求,并科学控制用水量。在搅拌以前,测量材料中的含水量,并进行适当调整,确定水量后,将外加剂、砂子、碎石及水泥置入配料机中,在搅拌的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水。针对搅拌时间,若设备性能较为稳定,通常在2分钟以内。拌制混凝土工序完成以后,应测试其坍落度,最好在40mm以内,而外加剂的选择,若其为固体,管理人员在测量后可分包投放。
(四)混凝土运输
运输水泥混凝土前,管理人员需了解该车辆的数量及型号,针对运输距离、施工进度等要素也应纳入考虑范畴,通常来讲,混凝土运送实行搅拌运输车。运输的相关容器应严格密封,避免出现水流失的现象,若运输时间过长,混凝土会形成初凝,因此,混凝土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在卸载混凝土时,其高度不要超过60cm,避免出现离析情况。
二、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工艺优化
(一)摊铺施工
在开展水泥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摊铺施工是极为重要的施工技术,通常由人工进行摊铺,在摊铺时施工人员需依照标准流程实行作业,防止其内部的混合材料发生离析状况。一方面,施工人员在进行摊铺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板位置,多项数据都需符合相关要求,如钢筋传力杆、基层情况、支撑稳定度及模板高度等。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应将测量数据与之前设计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每项都符合要求标准后才能施工。
另一方面,摊铺前将所有的混合料置入在路槽内,若发生离析可立即搅拌,并用铁锹翻匀,在摊铺的过程中,模板附近需实行扣铲法,在铺设钢筋或传力杆附近的混合料时,施工人员需先铺底部,再铺上部。
(二)振捣施工
在开展捣振施工的过程中,其工具可使用振捣棒,最适宜插入水泥混凝土的角度为30°-45°,将混凝土平均分成多块进行振捣,而振捣时不但要均匀,各模块间还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50cm。在连续振捣后,针对路面的两侧也要开展振捣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若表面无气泡,混合料未下沉,可停止振捣。为防止模板损伤,拔出振捣棒时应节奏缓慢,不宜过急。此后,施工人员可使用平面振捣器进行整体振捣。
与此同时,为避免路面产生气泡,施工人员需采用青光抹面机进行匀速移动,直到其表面无任何水分,同时,对公路面实行平整度测试,其路中线应与槽纹垂直。
例如,湖南省某农村公路工程开展混凝土施工,在模板完成后,施工人员进行路面振捣,施工人员将该公路路面平均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使用振捣棒实行振捣工作,待路面混凝土被振捣均匀后,经检查人员检测,路面无气泡,且平整,另一批工作人员通过平面振捣器完成路面振捣工作。
(三)控制接缝
首先,针对施工缝,摊铺工序完成以后,施工人员应及时检查施工时的裂缝,若该缝隙因意外因素导致,应对其位置重新测量,使该缝隙与缩缝重合或与路中线垂直,若未能重合,可用传力杆重新改变其位置,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来。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产生横向缩缝,最佳改善方式即实行等间距布置,其木板的宽度要小于最小板的长度,通常来讲,最长板不宜超过6m。与此同时,在农村路面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胀缝,施工人员应每隔700m就设置一个胀缝,与之对应的还有胀缝板与传力杆[2]。
最后,施工完成后若仍有些许缝隙,技术人员需使用优质材料进行填缝,在填缝以前,切记清理干净缝中杂物,如灰浆、尘土等,使缝内保持干净整洁。而清理胀缝则要取出缝内嵌条,并利用相关材料填满缝隙,使路面保持平整。
(四)模板安装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安装模板,若采用钢模进行安装,应着重控制其稳定性,防止其因外力作用而变形。安装模板时,需设置模板的标准距离,每隔20m,其模板都需将边缘线与中线放出,并准确测量出木桩标高。在施工前期设计时,应确定模板的标高与位置,与设计出的数据相符后,将其固定。在安装完成以后,施工人员应检查该模板的垂直度和平顺度,避免缝隙的产生,并在模板表面涂抹脱模剂。
而施工作业完成后,若混凝土达到相关设计强度后,可将模板拆除,拆除时需先将支撑与铁钎拆除,并使用工具置于模板与水泥混凝土间,将模板向道路外侧缓慢撬动,不可过急以免损伤路面。拆除模板以后,施工人员可将模板重新校正,待其各项数据准确无误后,将其平放保存。
例如,宁夏某乡村公路工程在施工完成后,开展模板拆除工作,管理人员在确定其混凝土的材料达到相关要求后,施工人员开始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保障路面质量,对模板进行缓慢撬动,待将模板取出后,对其立即校正,并保存,从而延长该模板的使用效率。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乡村车载量的增加,人们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需提升相关施工技术,针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保证乡村路面的耐久性与稳定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保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工艺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8(12):16.
[2]王统行.农村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7,24(08):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