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期   作者:宋红志
[导读]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技术

         摘要:在实际的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技术,可以为地质灾害的有效方式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缩小地质灾害破坏范围,尽可能的降低或避免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技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用

         在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非常高,其产生的破坏力也非常大,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只有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才能够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在地质灾害的治理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
一、水工环地质的相关概述
         所谓水工环地质,指的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需要对地质资源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并对地质基本情况进行客观而有效的评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矿山资源与其他环境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增大的同时,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也越来越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地质环境的稳定发展,加强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的预防与治理,必须要注意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合理利用[1]。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地质环境的变化,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但是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依然需要我们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二、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与特点
(一)地震灾害
         在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中,地震灾害最为典型,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有着明显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容易对灾害区域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地质勘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所应用的地质勘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是在地震灾害的预测方面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对地震灾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
(二)地面塌陷、崩塌以及滑坡
         首先,地面塌陷指的是由于自然因素或者认为作用,地表出现了向下塌陷的现象。虽然这种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但是一般都与某些确定性因素有关。所以只要明确了这几种诱发因素,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将地面塌陷产生的损失与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针对地面崩塌和滑坡,主要与人为采矿、挖掘等活动的过度进行有关。也就是说,只有经过一定的外力作用,再加上地表的一些重力作用,上部山体才会沿着斜坡面向下滑动或者崩塌。根据专业人士的研究与统计,发现滥砍滥伐与过度开垦引起的水土流失,正是造成地面崩塌和滑坡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在地面崩塌和滑坡方面的预防技术与治理技术也越来越完善。
(三)地裂缝
         地裂缝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地表线状地质灾害问题。地裂缝地质灾害问题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与渐进性,且主要与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有关。例如,如果在短时间内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大量的抽取,那么就会影响该地域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出现区域性地裂缝。如果地裂缝的规模偏大,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比较大;如果地裂缝的规模偏小,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比较小。因为地裂缝表现出了区域性地质构造断裂的状态,所以必须要对所有的影响因素和诱发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监控。

例如,针对地下水的开采与应用,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规划与控制,提升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并对不同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制定不同的开采计划,防止某一区域地下水开采过度,降低地域结构的稳定性。
三、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一)加强地质灾害现场的勘查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需要先对水工环地质进行必要的调查与勘察,并根据实际的调查与勘察结果对地质灾害问题的危险性进行客观的评估,明确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潜在威胁,并对下一步的地质灾害问题的治理进行指导。所以,为了保证地质灾害问题的治理效果,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质灾害问题发生现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勘察,从而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现场的水文地质变化情况以及环境地质变化情况,了解工程地质的破坏程度,并对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和等级范围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性的制定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具体工程量,明确需要采取的治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到达地质灾害发生现场实施勘察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在专业的水工环地质勘查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勘察作业[2]。
(二)加强地质环境的勘查
         一般情况下,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问题,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工程破坏,还会对附近区域的综合环境整体产生破坏。另外,还有部分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还会严重破坏其相应区域的水文地质。例如,地震灾害的发生就有可能使地下水的流向发生改变,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也会导致堰塞湖的出现。如果地质灾害问题发生之后产生了这些类型的破坏,那么就确保要对地质环境整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勘察,并针对性的制定出环境勘察计划,确保可以明确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对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制定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确定出具体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避免当地再次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三)加强水工环地质勘查结果的应用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水工环地质勘查结果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为了提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应用水工环地质勘查成果,扩大水工环地质勘查数据及其资料的应用范围。针对水工环地质勘查与监测数据的应用,还必须要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水工环数据与地质灾害数据处理平台的构建,并注意数据分析与转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水工环地质勘查和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支持[3]。
(四)优化水工环地质勘查监测队伍
         要想提升水工环勘察质量和地质灾害诱发原因分析的准确性,必须要对注重水工环地质的勘察与监测。而要想保证水工环地质勘察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要优化水工环地质勘查监测队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对水工环地质展开有效而迅速的勘察与监测。

结语:
         综上所述,地震、地面塌陷、地面崩塌、滑坡以及地裂缝等是我国当前发生频率最高的地质灾害问题。而针对这些地质灾害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加强地质灾害现场的勘查、加强地质环境的勘查、加强水工环地质勘查结果的应用、优化水工环地质勘查监测队伍,才能够将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提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伏勇强,姜倩倩.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216-217.
[2]李彦杰.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8):153-154.
[3]侯庆龙,侯健.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0,(2):14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